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南山集团东海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A. 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B. 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

C. 秋季植物落叶了    D. 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 的韭黄,影响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 温度    B. 阳光    C. 土壤    D. 空气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

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 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

营养物质 空气 阳光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生存空间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⑥①②③④⑤

C. ④⑤③⑥①②    D. ③⑥④⑤②①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     B.     C. 温度    D. 湿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 昆虫青蛙鹰    B. 昆虫

C. 阳光狼    D. 细菌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订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③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①②④⑤③⑥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食物链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

A. 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B. 缺氮时植株矮小

C. 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    D. 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栽种植物,防风固沙    B. 森林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C. 蚯蚓疏松土壤    D. 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  )

A. 捕食关系    B. 合作关系    C. 竞争关系    D. 分工关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 作出假设    D. 分析实验现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食肉动物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个由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苦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

量会(  )

A. 直线上升    B. 直线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先上升后下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A. 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阳光、空气、水

D.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草原  B.一条河流

C.一块农田  D.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阳光、水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指(    )

A. 各种动物    B. 绿色植物

C. 细菌    D. 真菌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 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    B. 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成山

C. 生态系统将会越来越大    D. 生态系统依旧能够维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烟台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6%,人均占有绿地20.5㎡,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主要得益于昆嵛山等周边环境的生态效益。下图为昆嵛山的食物网简图。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___________

(2)昆嵛山物种丰富,有赤松、栎树、刺槐、鹅掌楸等1170多种植物。据此可知昆嵛山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嵛山的野生动物多达1161种,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昆嵛山生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大量木材的积累,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不但有效维持了碳氧平衡,而且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5)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于某种原因,灰喜鹊的数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不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7)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能量是沿着_______流动的。

(8)在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 DDT 的浓度为 0.00005ppm( 注: DDT 降解极慢 ) ,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 A  B  C  D  E 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 DDT ,结果如下表: 

受检生物

A

B

C

D

E

DDT 的浓度( ppm 

0.005

5.0

0.5

75.5

0.04

 

(1)请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可关小白鼠的笼子)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设计方案: 

①取两份相同量的米饭,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的米饭,另一份没有拌有修正液的米饭,分别放入两个相同大小的笼子中,把笼子放在同一环境中;  

②将6只小白鼠(体型大小和活动能力相同)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别放入以上的两个笼子中; 

③观察6只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出现的现象:吃了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白鼠正常;

(4)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1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二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