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A. 草原中 B. 海洋中 C. 森林中 D. 土壤中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 A. 涡虫 B. 血吸虫 C. 珊瑚虫 D. 猪肉绦虫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 A. 早晚刷牙、洗脸 B.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 不随地大便
|
4. 难度:简单 | |
在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 ) A. 土壤中的温度太低 B. 土壤中缺少食物 C. 土中水多,氧气少,无法呼吸 D. 地面上温度高,有大量食物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特征中,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是( ) A. 身体柔软 B. 运动器官是足 C. 有外套膜 D. 身体外有贝壳
|
6. 难度:中等 | |
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 肺和鳃 B. 气管和皮肤 C. 气管和鳃 D. 皮肤和肺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鱼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鱼类在生物分类中的等级是纲 B. 鱼如果没有胸鳍、腹鳍,游动时身体会侧翻 C. 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进行呼吸 D. 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A. 鲍鱼 B. 鳄鱼 C. 鲨鱼 D. 鯨鱼
|
9. 难度:中等 | |
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与水中生活适应 B.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C. 雄蛙有鸣囊,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D. 家兔牙齿的分化,与食植物相适应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有坚硬的角质喙 B. 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 C. 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D.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不属于动物仿生学的是( ) A. 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B. 青蛙与人类的蛙泳 C. 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D. 萤火虫与冷光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 猎豹 B. 响尾蛇 C. 企鹅 D. 大猩猩
|
13. 难度:简单 | |
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A、实验室里 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 D、圈养笼子里
|
14. 难度:简单 | |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 A. 骨、骨骼、关节 B. 骨骼、关节、肌肉 C. 骨骼、肌肉 D. 骨、骨骼、肌肉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 鹦鹉学舌 B. 喜鹊筑巢 C. 孔雀开屏 D. 雄鸡报晓
|
16.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 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 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 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D. 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一样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遗传物质 B. 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 C. 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D. 霉菌在潮湿的粮食堆中比较容易生长
|
19. 难度:中等 | |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 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 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 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细菌、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C.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D. 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
21. 难度:简单 | |
制作酸奶,需要的细菌是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大肠杆菌 D. 霉菌
|
22. 难度:中等 | |
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关于肝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细菌病毒 B. 遗传物质在细胞核 C. 观察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 D. 可以寄生或独立生活
|
23. 难度:简单 | |
制作馒头、面包利用的微生物是 ( ) A.乳酸菌 B.根瘤菌 C.酵母菌 D.霉菌
|
24. 难度:简单 | |
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是 A、鱼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受影响
|
26. 难度:中等 | |
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的收缩要受到____系统的协调和控制。骨中无机物和_______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这使得骨既坚硬又富有弹性。
|
27. 难度:简单 |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 中。根据病毒宿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 病毒和细菌病毒。
|
28. 难度:中等 | |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订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就地保护、_____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
29. 难度:简单 | |
两栖动物的少数种类终生在水中生活,如大鲵、蝾螈等。但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
30. 难度:中等 | |
生物的分类单位共有_____个等级,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___,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_____。
|
31. 难度:困难 | |
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靠_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分,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其中飞行器官及所在身体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填标号)。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 ]_____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____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9]活动。从动物体结构层次上看,[6]和[7]均属于____________。 (3)图丁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32. 难度:中等 | |
观察鲫鱼形态图,思考分析,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鱼有许多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①体型呈______型,有利于在游泳时减少阻力; ②体表被覆______,在水中起保护作用; ③身体两侧有[_____]______,能感知水流; ④运动器官是_____,同时还起到平衡身体等作用。 (2)若在鲫鱼口的前部滴红墨水,你会看到鳃盖后缘流出的是红色墨水的现象,这说明鳞鱼的呼吸路径是从_____(填写呼吸器官名称)流向____(填写呼吸器官名称)。
|
33. 难度:中等 |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鹿、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______把它们分解为_____和______。 (2)在光照下,植物利用____和_______进行______作用,制造_____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____的作用。 (4)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____参与物质循环。
|
34. 难度:中等 | |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分析下面资料并回答: 资料一: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够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捕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资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1)资料一说明___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___。 (2)资料二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能散发这种“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
|
35. 难度:中等 | |||||||||||||||||||||||||||||||||||||||||||||||||||||||||||||||||||||
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1)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2)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3)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4)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5)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所得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未加热)
表2未加热和加热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对比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 (2)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为纵坐标,绘制坛内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______ (3)根据曲线及表1、表2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 (4)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