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水分 C. 声音 D. 温度
|
2. 难度:中等 | |
以下消化液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①唾液 ②肠液 ③胃液 ④胰液 ⑤胆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初中阶段所学细胞结构的概念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以表示酵母菌的结构 B. 图中③是细胞质 C. 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壁 D. 图中⑤可以利用⑥产生的二氧化碳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种子能萌发的是( ) A. 干燥的种子 B. 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 C. 干瘪的种子 D. 满足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种子
|
5. 难度:中等 |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
6. 难度:中等 | |
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 砂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 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极培品种
|
7. 难度:困难 | |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出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B. 甲图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C. 图乙的M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P点。
|
8. 难度:中等 | |
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 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 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
9. 难度:中等 | |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的星球上的伙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苔花如米小”中的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铁线蕨、红豆杉、菊、苏铁、满江红等植物都有输导组织 C.爬行动物皮肤裸露,它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鲫鱼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鳍的摆动游泳
|
10.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过去航海的水手容易得坏血病,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C B.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 C.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是因为胆汁分泌过少 D.糖尿病病人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B. 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 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D. 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
12. 难度:中等 | |
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双岐杆菌等,它们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小肠 B.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繁殖方式是分裂 C. 细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D. 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13. 难度:中等 |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和鸟的共同特征是( ) A.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身体呈流线型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结构或行为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分生区形成的根毛,有利于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B.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繁殖期的青蛙有抱对行为,有利于完成体内受精 D.鼓膜很薄,有利于其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
15.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逐渐演化而来的 B.地球上现存的人种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C.现存的每种生物都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D.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有利于保护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底,某学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至少七对夫妇的受精卵上修改了一个名叫CCR5的基因,其中一对夫妇的双胞胎女儿已经健康出生。参与该项目的所有男性都感染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和学术界的广泛谴责。 材料二 HIV能够识别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入侵该细胞并将其杀死,使患者丧失免疫机能,比普通人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HIV之所以能攻击淋巴细胞,是因为淋巴细胞表面有一个分子路标被HIV利用了,而这个分子路标,正是CCR5基因所产生。 (1)上述事件广受谴责,是因为基因编辑很容易“脱靶”,从而破坏人体正常的无关基因,此种变异属于_____变异。 (2)基因编辑是在体外初受精的卵细胞上进行的,之后再植入母体的_____继续发育。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过程属于_____生殖。 (3)HIV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组成。 (4)淋巴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作用就是识别抗原,产生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很多同学看了我国的一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后,都被影片中的场景震撼。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中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 (2)同学们看到温情和牺牲的片段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人类所特有的_____反射。 (3)图中肾上腺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是_____调节。 (4)眼、大脑、肾上腺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 (5)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很多同学在影院内都戴上了口罩,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该实验通过测定_____来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_____(列举一点)。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4)据图丙可知,温度对蟑螂的呼吸有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其呼吸变_____(填“快”或“慢”)。 (5)蟑螂的卵外有坚硬的卵鞘,刚从卵鞘孵出的若虫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经历多次蜕皮,发育为成虫。蟑螂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