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本学期的五次数学测试中,甲、乙两同学的平均成绩一样,方差分别为1.2、0.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成绩更稳定 B.甲同学的成绩更稳定 C.甲、乙两位同学的成绩一样稳定 D.不能确定 |
2. 难度:中等 | |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 A.55°,55° B.70°,40° C.55°,55°或70°,40° D.以上都不对 |
3. 难度:中等 | |
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CD,AD∥BC;②AB=CD,AD=BC;③AO=CO,BO=DO;④AB∥CD,AD=BC.其中一定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
4. 难度:中等 | |
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互补 |
5. 难度:中等 | |
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A.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C.矩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AD=2,BC=6,∠B=60°,则梯形ABCD的周长是( ) A.12 B.14 C.16 D.18 |
7. 难度:中等 | |
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12cm2 B.24cm2 C.48cm2 D.96cm2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一张△ABC纸片中,∠C=90°,∠B=60°,DE是中位线,现把纸片沿中位线DE剪开,计划拼出以下四个图形:①邻边不等的矩形;②等腰梯形;③有两个角为锐角的菱形;④正方形.那么以上图形一定能被拼成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 A.3 B.4 C.5 D.6 |
10. 难度:中等 | |
已知一组数据:2,1,-1,0,3,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30°,∠ACB=80°,则∠BCE= 度. |
12. 难度:中等 | |
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矩形.你添加的条件是 . (写出一种即可)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ABCD,E是BA延长线上一点,AB=AE,连接CE交AD于点F,若CF平分∠BCD,AB=3,则BC的长为 .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 .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 .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BD是▱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 求证:△ABE≌△CDF.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梯形ABCD中,DC∥AB,AD=BC,BD平分∠ABC,∠A=60°.过点D作DE⊥AB,过点C作CF⊥BD,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求证:△DEF为等边三角形.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过点O作直线EF⊥BD,分别交AD、BC于点E和点F,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已知E、F分别是▱ABCD的边BC、AD上的点,且BE=DF. (1)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若BC=10,∠BAC=90°,且四边形AECF是菱形,求BE的长.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 (1)求证:△ABF≌△ECF; (2)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1,已知矩形ABED,点C是边DE的中点,且AB=2AD. (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保持图1中△ABC固定不变,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2中(当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 (3)保持图2中△ABC固定不变,继续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3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异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