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食用油、牛奶、矿泉水和纯净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 A.食用油 B.牛奶 C.矿泉水 D.纯净水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制成的“自动给水装置”,它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其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 ( ) A.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B.瓶的重力作用 C.水的浮力作用 D.大气压的作用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和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浮力增大,= B.浮力减小,= C.浮力不变,> D.浮力不变,<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增大 B.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增大 C.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减小 D.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减小
|
5. 难度:中等 | |
关于公式R=的物理意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D.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比
|
6. 难度:中等 | |
两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现在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流过甲的电流是流过乙的两倍 B.流过乙的电流是流过甲的两倍 C.甲的电压是乙的电压的两倍 D.甲的电阻是乙的电阻的两倍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和B,已知A液体的质量小于B液体的质量。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容器中有液体,也无液体溢出)(ρ铁>ρ铝) ( )
A.分别从A、B中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 B.分别从A、B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C.分别在A、B中浸没相同质量的实心铁球和铝球 D.分别在A、B中浸没相同体积的实心铁球和铝球
|
8. 难度:中等 | |
把标有“6V9W”的灯泡L1和“12V36W”的灯泡L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其中 “6V9W”的灯泡正常发光,另一只没有达到额定功率(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则 ( ) A.电源电压为18V B.电路中电流为3A C.两灯泡的总功率为27W D.灯L2的实际功率等于灯L1的实际功率
|
9. 难度:中等 | |
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两届世博会的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已知ρ酒=0.9×103千克/米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 (1) 千克,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 (2) 千克/米3;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水的质量是 (3) 千克。
|
10. 难度:中等 | |
底面积为0.4米2的正方体重600牛,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 (4) 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 。现将它沿竖直方向切除一半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6) 牛。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重为20牛的一只木盆子静止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 (7) 牛;然后用手将它慢慢向下按,在下按过程中,手用的力逐渐 (8)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9) 。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盛满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重4.9牛的金属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当金属球静止时共有1.8牛的水溢出,则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0) 牛;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11)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12)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3. 难度:中等 | |
有一个电阻是10Ω的电铃,它的额定电压为6V。现只有一个电压为9V的电源,为使电铃正常工作,应给它 (13) 联一个阻值为 (14) Ω的电阻;该电铃正常工作10秒钟消耗的电能是 (15) J。
|
14. 难度:中等 | |
长度相等的铜导线甲和乙,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则甲导线的电阻 (16)乙导线的电阻。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甲导线的电流__(17) 通过乙导线的电流;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甲导线的电流 (18) 通过乙导线的电流(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
15. 难度:中等 | |
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3V,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图乙所示的同一位置。则电灯L1中的电流I1= (19) A,L1的电阻R1= (20) Ω,电路的总电阻R= (21) Ω;相同时间内电灯L1消耗的电功W1与L2消耗的电功W2之比为 (22) 。
|
16. 难度:中等 | |
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规律”实验中,用2节电池作为电源,甲同学先将电阻R1和R2并联,然后用R代替图(a)中并联电阻R1和R2,如图(b);乙同学将电阻R1和R3并联,如图(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a)和(b)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3) ; (2)比较图(a)和(c)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4) 。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重为12牛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8牛,请根据所给的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电路中,还有两根导线没有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且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某平底饮料瓶中盛入0.1米深的水,并将饮料瓶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求水对饮料瓶底部的压强。
|
20.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克,把它放入一盛满水的量筒中,测得溢出的水的质量为2克。求: (1)该纪念币的体积; (2)制作该纪念币的物质的密度。
|
21. 难度:中等 | |
在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2的阻值为3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安,电流表A的示数为0.6安。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阻值。
|
22. 难度:中等 | |
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电压表V的示数为6伏。求: (1)此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率P2; (2)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现设想选择合适的电压表量程,并移动变阻器R2的滑片P,要求:电压表V的指针处于图(b)所示的位置。甲同学认为应向左移动滑片P,乙同学认为应向右移动滑片P。请通过计算分别说明两位同学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并求出电压表V的指针处于该位置时的电流表示数。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 (1) ;图(b)实验装置可以测出 (2) 的值;图(c)所示仪器的名称是 (3) ,用它测物体重力时刻度面必须处于 (4) 方向(选填“水平”或“竖直”)。
|
24.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先用水进行实验,在测出水的质量后,他又选用 (5) 测出水的体积。为了进行探究,他需要改变水的 (6) 进行多次实验。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特性,他还需要选用 (7) (选填“不同”或“相同)种类的物质重复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8) 。
|
25. 难度:中等 | ||||||||||||||||||||||
小明和小华同学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实验中,用电压为9V的电源、电阻RA=10Ω、标有“20Ω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和若干电表等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小华同学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向左移,分别放在变阻器的B端、中间(10Ω)和距A端四分之一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一中。
(1)分析比较表中电流表A1 与A2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中, (9) (2)分析比较表中电压表V1、V2和电源电压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10) 。 (3)分析比较RA、R滑的阻值和电源电压与电流表A1示数比值的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11) 。 (4)进一步分析比较电压表V1 、V2与电阻RA、R滑的阻值数据,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5)在分析归纳出上述结论后,小明同学为了实验的完整性,换用电阻RB=5Ω继续实验,实验时也将变阻器的滑片P分别放在B端、中间(10Ω)和距A端四分之一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中。
小组成员小华分析了小明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明的数据有问题,于是他直接修改了数据,如表二所示。小明认为小华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 (13) 。
|
26. 难度:中等 | |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在1W左右。 (1)某同学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14) 。 (2)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小灯泡发光情况由很暗到正常发光到很亮的过程中,该同学正确记录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数据见下表,但表中仍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将所缺内容填写完整: (3)该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是由灯泡的 (17) 决定的。 (4)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可能的原因是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