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
2. 难度:简单 | |
噪声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
3. 难度:简单 | |
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4. 难度:简单 | |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C.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
5. 难度:简单 | |
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 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
|
6. 难度:简单 | |
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
7. 难度:简单 | |
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根据 ( ) 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
8. 难度:简单 | |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没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9. 难度:简单 | |
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
10. 难度:简单 | |
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 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11. 难度:简单 | |
李明把同样水饺放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 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
|
12. 难度:简单 | |
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
13. 难度:简单 | |
用酒精擦在温度计的液泡后,会观察到温度计内液面( ) A.不断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
14. 难度:简单 | |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 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 只能暂时止沸
|
15. 难度:简单 | |
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 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 ( ) A. 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
16. 难度:简单 | |
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声波具有 。
|
17. 难度:简单 | |
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 发出的.寻声而去,其 不变,但 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 。
|
18. 难度:简单 | |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 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难度:简单 | |
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 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
20. 难度:简单 | |
人耳能听到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 ,监测与控制 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
|
21. 难度:简单 |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 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 越来越小。
|
22. 难度:简单 | |
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___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___现象。
|
23. 难度:简单 | |
家庭用的液化气当在打开阀门后,管道中的燃气呈 ______态,若气体喷到手上,手会感到特别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
25. 难度:简单 | |
用蒸笼蒸馒头,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吸收/放出)很多热量,使 (上/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
26. 难度:简单 | |
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 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
27. 难度:简单 | |
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 、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 、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 、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哦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 (2分)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2分)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2分)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2分)
|
2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此实验说明了
|
29.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回答: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老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1)(4分)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 (2)(4分)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 ________.
|
30.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
(1)由表中数据做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 。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沸腾。说明沸腾需要________ (3) 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_______,沸腾时声音________。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_________;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_________;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_________ (4)在实验中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__(“正确”或“错误”)。 (5)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 措施。
|
31.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