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
2. 难度:简单 |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3. 难度:简单 | |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
4. 难度:简单 | |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和“你”成双 B. “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C.“我”和月光下地面上影子成双 D.“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
5. 难度:简单 | |
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浅 B.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 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 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
7. 难度:简单 |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 像距增大,像增大 B. 像距减小,像增大 C. 像距减小,像减小 D. 像距增大,像减小
|
8. 难度:简单 | |
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
9. 难度:简单 | |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光学器件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符合成像规律的是( ) A.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
10.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
11. 难度:简单 | |
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 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
|
12. 难度:简单 | |
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甲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B.如图乙所示,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C.如图丙所示,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D.如图丁所示,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情况,那么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法线是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 、反射角是_____、折射角是_______ 界面________是空气(“上面”、“下面”、“左边”或“右边”)
|
14. 难度:简单 | |
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凝固.
|
15. 难度:简单 | |
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
|
16. 难度:简单 | |
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______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_____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
17. 难度:简单 | |
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 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cm.
|
18. 难度:简单 | |
同学们在教室的每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______反射现象;如今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______ 反射;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19. 难度:简单 | |
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______(选填“浅一些”或“深一些”),这是由于光_________ (选填“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的缘故.
|
20. 难度:简单 | |
20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甲、乙所示的工具都是用来测量体温的,甲是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_______原理工作的,乙图所示的测温仪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_____(选填:“紫外线”、“红外线”)来测温的.对于高烧病人,我们可以用酒精擦身,利用酒精 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选填“吸热”“放热”)来降温.
|
21. 难度:简单 | |
“锅庄”是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男女围成圆圈,绕着篝火,边歌边舞,如图所示.“篝火”_____(选择:“人造”、“天然”)光源,在篝火的照射下我们看到了周围的物体属于光的_____现象,透过篝火上方的空气观察到对面的景物在“摇晃”这是光的____ 导致的.
|
22.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_ ;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与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23. 难度:简单 | |
如图甲、乙分别是“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__________(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____________ (升高/不变/降低)。
|
24. 难度:简单 | |
已知一物体AB请画出它在镜中的像A’B’
|
25. 难度:简单 | |
请在图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
26. 难度:简单 | |
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出A点的像A
|
27.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
28. 难度:简单 | |||||||||||||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 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难度:简单 | |||||||||||||||||||
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C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 °C,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C,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
30. 难度:简单 | |||||||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___________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 分钟。
|
31. 难度:简单 | |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________ 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 __________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
32. 难度:简单 | |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晓雯最好在________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 晓雯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 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①晓雯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②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cm。
|
33. 难度:简单 | |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______________
|
34.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小玲和小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探究前,小玲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使太阳光在光屏上会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48cm、15cm和4cm,为了便于在光具座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玲应选择焦距为 ___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 (2)凸透镜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6cm,光屏中心离桌面高度约7 cm,小美将一个新买来长蜡烛用刻度尺量了一下,然后截下了一端,只把其中一端较长的蜡烛装上,小美截去一段的目的是_________ (3)当烛焰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只有12cm时,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不管怎样位置都承接不到实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如果用眼来观察蜡烛的像,眼睛、蜡烛、凸透镜的位置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向_____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_________(主光轴的上方/ 主光轴上/ 主光轴的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