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清晨,小岚摇动荷叶上的露珠,她发现两颗露珠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颗较大的露珠.这一事实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
2. 难度:中等 | |
图中表示了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四个冲程,合理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丁→丙→乙→甲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做法哪个不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 A.从各家各户生炉子取暖改为集中供热 B.普及天然气、煤气燃料 C.工厂排出的污水要进行净化过滤处理 D.工厂的烟窗加装除尘装置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跟做功改变内能有关的是( ) A.盛夏,太阳把稻田的水晒热 B.夜晚,看见流星在大气层中坠落 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
5. 难度:中等 | |
在用水煮食物时,只要水没烧干,食物就不会烧焦;但若用油炸食物,即使油没烧干,食物也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 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油的沸点比水高 C.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好 D.油的比热容比水大 |
6. 难度:中等 | |
清晨,河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雾气,这个现象经过的物态变化是( ) A.水先蒸发后凝固 B.水先汽化后凝华 C.水先蒸发成水蒸气,再液化成小水滴 D.水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 |
7. 难度:中等 | |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得到两液体的比热容(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 C.甲、乙两液体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 |
8. 难度:中等 | |
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 B.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
9. 难度:中等 | |
据2001年9月11日“凤凰卫视”新闻直播报道:“恐怖分子利用劫持的客机,对美国多个目标实施攻击(如图).其中一架质量为100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贸大楼的北部塔楼;另一架质量为156吨,约载51吨燃油的波音767飞机水平撞击南部塔楼,使两幢大楼产生幅度近1米的晃动和猛烈的燃烧.一个多小时后,两幢110层的高楼相继倒塌,造成数千人的伤亡”.使两幢世贸大楼遭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 ) A.飞机的重力势能 B.飞机的动能 C.飞机的内能 D.燃油燃烧产生的内能 |
10. 难度:中等 | |
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睛”.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这说明 .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量筒里装的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清水,静置几天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变模糊了,这是 现象,说明 . |
12. 难度:中等 | |
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这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它实际上就是由大量的浮在空气中的 组成 的. |
13. 难度:中等 | |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 的方式减少饮料的内能;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燃料混合物的内能.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 信息三: ;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图中情景演示的是“四冲程”热机工作过程中的 冲程,这个情景中是 能转化为 能. |
16. 难度:中等 | |
燃料的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化是 ,而现代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 . |
17. 难度:中等 | |
某市今年春季出现严重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撤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吸热而 变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
18. 难度:中等 | |
内能有两个重要应用:一是直接用它来加热,二是用它来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加热的例子: . |
19. 难度:中等 | |
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4:1,升高的温度之比1:2,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 ,吸收的热量之比 . |
20.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的“热”字可以用来表示温度,热量或内能,下面几句话中“热”字的含义是什么? (1)摩擦生热 ; (2)冰熔化要吸热 ; (3)这盆水很热 .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气体打火机的示意图,使用时涉及许多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列举二例: ① ; ② . |
22. 难度:中等 | |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不适应,体温上升而头痛、眩晕、恶心.通常情况下,在中暑患者身上擦酒精对中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酒精易 ,从患者身上 热量降温的缘故. |
23. 难度:中等 | |
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小明认为粥锅里的水烧开后,可继续火烧得很旺,煮得满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应用.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说出理由. |
24. 难度:中等 | |
小明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将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杯中,然后将它们放置在同一房间(相同环境)里,过了一段时间,他观察到酒精液面明显低与水的液面,根据这个现象,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除了这个结论,你还知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25. 难度:中等 | |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
26. 难度:中等 | |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暖气供暖、汽车发动机冷却,常用水作为工作物质,这是什么原因?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1)______ (2)______ 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
28.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手边有下列温度计可供选择: A.体温计;B.家用寒暑表;C.水银温度计(量程为-10℃~110℃);D. 酒精温度计(量程为-80℃~50℃)各一支. (1)根据这个实验的要求,应选用哪支温度计?答:______. (2)如果该同学为了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这是不允许的. (3)水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 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 ______. (4)如果该同学沸腾时测得的温度为98℃,表示当时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要 ______. |
29. 难度:中等 | |||||||||||||||||||||||||||||||
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1、2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比较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比较1、3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有关. |
30. 难度:中等 | |
小强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住在乡下,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______; 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______ (2)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方法:______ |
31. 难度:中等 | |||||||||||||||||||||||||
如果一双竹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钟后用手去接触竹筷和汤匙时,会感到它们的冷热程度不一样.这说明它们传导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液体(如水和煤油)传导热的本领是否一样呢?对此,小明进行了探究.他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并在水和煤油中分别插入两支温度计,然后将两试管同时放入了100℃的沸水中加热,如图所示.实验时,小明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通过测量得到了试管中水和煤油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煤油的比热容为C=2.1×103J/(kg℃)]
(2)小明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
32. 难度:中等 | |
杨洋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每天至少用65℃的热水100kg),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这台热水器6月份平均每天可将100kg水从15℃升高到65℃. (1)若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6月份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的70%被水吸收、C水=4.2×103J/] (2)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使用燃料烧水,除了节约能源外,还有哪些优点?(至少写出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