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以上三项都是 |
2. 难度:中等 | |
在用水煮食物时,只要水没烧干,食物就不会烧焦;但若用油炸食物,即使油没烧干,食物也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 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油的沸点比水高 C.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好 D.油的比热容比水大 |
3. 难度:中等 | |
为了判断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小明进行了以下几组小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让钢棒靠近铁屑,铁屑被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 B.用细线将钢棒吊起来,使它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则钢棒具有磁性 C.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排斥,则钢棒具有磁性 D.让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 |
4. 难度:中等 | |
小刚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图甲),过了一会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将( ) A.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变大 B.甲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变小 C.甲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变大 D.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 |
6. 难度:中等 | |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到透镜距离为20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厘米,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 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虚像 |
7. 难度:中等 | |
一辆平板车的一个轮子陷入泥里,小红和小君来帮忙,小君采用帮忙拉车的方法,小红采用扳车轮的上部边缘的方法.若两人用力相同,方法合理,实际效果( ) A.小君的好 B.小红的好 C.一样 D.无法判断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开关闭合后,电灯L1、L2均不发光,用电压表逐段测量结果Uab=0,Uad=6V,Ubc=0,Ucd=6V,发生断路的部分是( ) A.电路的aL1b部分 B.电路的bL2c部分 C.电路的aEd部分 D.电路的cRd部分 |
9. 难度:中等 | |
小明家新买了一只规格为800W的电热水壶,他经过几次使用后发现,晚饭后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早晨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晚间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低于早晨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 B.晚间的大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需要的热量比早晨多 C.晚间的环境温度比早晨环境温度偏低 D.晚间烧水时,热量散失比早晨多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门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诗词、俗语和成语中,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破镜重圆 D.扬汤止沸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描述的是小红同学用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情景.用手分别压在玻璃板上和在桌面上滑动(图甲、乙),然后用另一只手压在手上在桌面上滑动(图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B.乙和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比较甲和乙,感觉甲的阻力大 D.比较乙和丙,感觉丙的阻力大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灯泡连接在电路中(R甲>R乙),①、②、③可能是电流表或电压表.那么( ) A.如果①、②为电流表,③为电压表,则甲灯比乙灯亮 B.如果①、②为电压表,③为电流表,则乙灯比甲灯亮 C.如果①、③为电压表,②为电流表,则甲灯比乙灯亮 D.如果①、③为电流表,②为电压表,则乙灯比甲灯亮 |
14. 难度:中等 | |
用塑料薄膜把田地覆盖起来,是农业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地膜覆盖法,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军同学用相同的力,分别在A、B两处推门,在A处容易推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电池外壳上的说明,根据学习的物理知识可判断“500mAh”中“mAh”是物理量 的单位,电池中含有汞(Hg)、镉(cd)等多种重金属,电池外壳锈蚀腐烂后会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图左边的图案是一个打“×”的普通垃圾箱,它告诉我们 . |
17. 难度:中等 | |
电跟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它,有了电,能实现生产自动化,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就会造成触电危险,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情况都是洗衣机漏电,发生触电事故的是 ,原因是 . |
18. 难度:中等 | |
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 |
19. 难度:中等 | |
在图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S’的位置并画出光路图. |
20. 难度:中等 | |
小红学习了滑轮之后,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借助木桩设计出图(甲)装置,将船拉上海滩,小明分析后,认为不太合理,请在图(乙)中画出你的方法(把绳和滑轮画出来,并标出木桩的位置)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 知道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采用 的方法,使得铜球和钢球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图甲和丙,探究的问题是 . |
22. 难度:中等 | |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制定了两个计划: 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适量的水和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______仪器. (2)能够准确的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本次实验成败的关键,在提供的热源中,你认为选用______比较合理,理由是______. (3)从两个计划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记录记录表格. |
23. 难度:中等 | |
利用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既可以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也可以测导体的电阻. (1)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和导体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2)测导体电阻时,小红同学按图所示连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动.故障的原因是______. (3)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提供的电源为3节1.5V的干电池.“5Ω 3A”滑动变阻器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或“3.8V”中一个,估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在1.2W以内.小明更换小灯泡后,正确连接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所测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图中的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如图(甲)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橫截面示意图,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的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了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那样不是有两个了望台了吗?实际上两个洞口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中流动方向.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甲上标出洞穴中的空气流动的方向. ②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物理知识说明,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图乙) |
26. 难度:中等 | |
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原理不同的方案,比较牛奶和豆浆的密度大小(写出原理和方法). |
27. 难度:中等 | |
我市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常常因为不能及时给水塔注水而停水,小明知道后,想利用图所示的器材设计一个自动注水装置,A是浮子(重约5牛),B是金属触头(重约10牛),C为水塔上的柱形蓄水池,M是带水泵的电动机,D是弹簧,E是衔铁,F是电磁铁,K1、K2分别为触头开关. (1)请你写出该装置涉及的主要物理知识. (2)连接电路图. (3)设计时,需要知道浮子的最小体积,请你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 (4)若设计要求在10分钟内要注满蓄水池,那么,还需要知道或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得到相匹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些物理量,推导出电动机额定功率的表达式,在你的计算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近似条件? (5)按设计要求,小明将设备组装调试,投入使用,几天后,学校又停水了,检查发现:水塔已无水,但电路连接无误,电动机,水泵完好无损,请你分析该装置没有实现自动注水的原因,怎样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