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为了方便,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少用纸巾,重拾手帕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个实验对应如图(a)、(b)、(c)、(d)所示,其中一个实验与其他三个实验的物理原理明显不同,它是( ) A.(a)把铅笔压在两手指之间,两手指的感受不同 B.(b)把洗衣板刷夹在两手掌中间,两手掌的感觉不同 C.(c)赤脚站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脚底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 D.(d)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大小不同感受不同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换气扇和洗衣机的主要部件都是电动机 B.电热水器和电铃的主要部件都是电磁铁 C.磁卡和VCD播放用的光碟都是应用了磁性材料 D.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
5. 难度:中等 | |
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 )与篮球离地面高度(h )的关系( ) A. B. C. D. |
6. 难度:中等 | |
关于厨房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划燃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拿沾有油渍的碗时,碗容易滑脱,是压强较小的缘故 C.炒菜时能闻到菜香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吸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
7. 难度:中等 | |
小阳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百米赛跑,终点裁判员采用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来确定运动员快慢的 C. 小彦同学悬挂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小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他的动能最大 |
8. 难度:中等 | |
用手将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开手在乒乓球上升过程中(球未露出水面,忽略水对球的阻力),乒乓球所受竖直向下的力为F1,竖直向上的力为F2;当其在水面静止时,所受竖直向下的力为F3,竖直向上的力为F4.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F1=F2 B.F3=F4 C.F1与F2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F3与F4是一对平衡力 |
9.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小明对一些物理知识的想象,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假如水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可能内陆地区会比沿海地区冬暖夏凉 B.假如导体都变成超导体了,通过的电流会很大,电灯会更亮 C.假如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在“死海”游泳就比原来困难得多 D.假如在绕地球转动的宇宙飞船里,用吸管就不容易吸起饮料 |
10. 难度:中等 | |
手机拍照已经越来越普遍,拍照时得到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小东的手机厚度大约是10mm,由此可以推断手机镜头的焦距范围大约是 . |
11. 难度:中等 | |
弹簧秤的下端吊着一个金属球,当系统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若将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的读数将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将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当金属球的一半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2.4N,这时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 N;当金属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是 N. |
12. 难度:中等 | |
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与空气发生了 而带上了电荷,如果在着陆过程中没有将电荷中和,当地勤人员接近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飞机的轮胎常用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做成,从而避免造成危害.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电路中打×处表示断路之处,若开关闭合后,用验电笔测试电路中A、B、C点,则不能使验电笔氖灯发亮的点是 . |
14. 难度:中等 | |
小芳在家做蒸鸡蛋羹,她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蛋就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 ,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蒸鸡蛋的过程中,看到锅里冒出很多“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
15. 难度:中等 | |
去年寒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冬令营,学到了一些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 (南北/东西)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 |
16. 难度:中等 | |
小明为了弄清楚“用久了的白炽灯发光变暗”的原因,他将家里一盏标有“220V 40W”的旧白炽灯打开后,跑到楼道里观察电能表,并用手表配合测出用电功率为1200W. (1)“咦!灯泡的功率怎么会有这么大呢?”小明检查读数和计算均无误,且电能表和手表均准确.在爸爸的帮助下,小明又测得了白炽灯两端的电压为220V.请你分析小明在测量过程中,由于 ______,才导致测量结果有这么大的差异. (2)弄清原因后,小明重新测出了这盏白炽灯的电功率是36W,导致白炽灯的实际功率低于所标额定功率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对此进行解释.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 (1)请画出当条形磁铁靠近铁块时,铁块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O为铁块的重心) (2)若用最小的力将铁块一端沿逆时针抬起,请标出此时的支点A,并画出这个最小力. |
18. 难度:中等 | |
同学们洗手后,在没有毛巾之类的东西擦手时,为了尽快除去手上的水,总是习惯把手反复甩一甩,这样就使手不再湿淋淋的,甚至不一会就干了.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手上的水变干的原因. (1) ; (2) . |
19. 难度:中等 | |
在完全隔热的装置内,用一热源给100 g水和100 g油加热,其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00 g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J,100g油每分钟吸热为 J,油的比热容是 .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点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 V,电阻R2的阻值是 Ω,电阻R2的I-U图象是丙图中的 .(填“a”或“b”)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两幅图是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A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罩内响铃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理而得出的结论是: ; B实验是研究滚摆的 之间的相互转化. |
22. 难度:中等 | |||||||||||||
用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材(电源是一节干电池)测电阻时,小明与另外三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下列甲、乙、丙、四个电路图(如图1). (1)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推断小明在实验室中所用的电路图是______图.
(A)电流表示数有变化,电压表示数几乎为零 (B)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基本不变 (C)电流表烧坏 请你判断:按______ 图连接的电路中出现现象(A);按______图连接的电路出现现象(B);按______图出现的电路出现现象(C). (3)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请在图2中画出I-U图线,分析图线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中P点为二倍焦距处: (1)如果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把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与烛焰中心调节到如图所示的同一条直线上(但不是同一高度),他 (填“有可能”或“不可能”)达到成像在光屏中央的目的.如果此时向前移动蜡烛(靠近透镜),所成的像将向光屏的 (填“上方”或“下方”)移动. (2)接下来将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然后将蜡烛移动到a点位置,再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此时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去观察. (4)把图中的凸透镜视为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晶状体”戴上近视眼镜,为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稍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适当位置. |
24.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 (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人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人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1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2所示). (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2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 (1)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______.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把图1的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则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由于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