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质子、原子、DNA
B.DNA、质子、原子
C.DNA、原子、质子
D.质子、DNA、原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manfen5.com 满分网
给车轴加润滑油
B.manfen5.com 满分网
自行车脚踏板上有花纹
C.manfen5.com 满分网
给木箱装上轮子
D.manfen5.com 满分网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流程如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
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
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
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
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神六”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如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ρ,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可以肯定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F<F
B.F>F
C.ρ<ρ
D.ρ>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不计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η、η,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η<η<η
B.η<η<η
C.η<η<η
D.η<η<η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manfen5.com 满分网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图是小明在体育考试中测试“引体向上”时的示意图.关于“引体向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身体悬挂不动时,势能为零
B.身体上升时,重力做功,势能减少
C.身体下降时,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D.身体上升时,克服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的两个情景,分别写出它们运用的物理知识.
    .乙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第21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申雪和赵宏博摘得了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1)赵宏博拉着申雪在冰场上直线滑行时(如图),申雪相对于赵宏博是    的(填“静止”或“运动”).
(2)如果赵宏博质量是80千克(包括鞋).他站在冰面上时,与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16厘米2,他对冰面的压强是    帕.
(3)在冰面上滑行时.冰刀所经过的地方会出现水痕,这水痕中的水是冰    而成的(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王刚的妈妈刷锅时直接用“清洁球“打磨铁锅底的锈迹,隔一会儿感觉铁锅发烫.王刚向妈妈解释:这是用    方法升高了铁锅的温度,此过程是    能转化为内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0.9×103kg/m3),则它装满酒的质量为    kg;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    g.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一个重为800N的木箱,沿着长4m、高1m的斜面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果拉力的大小为250N,则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J,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三、解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一重为G的物体,随着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画出物体A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沿水平地面拉动物体A,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夏天,小明的妈妈为了躲避热辣的阳光,自行车的前把上安装了遮阳伞,可自从安装了这把伞后,妈妈骑车时总感觉车把象被人向上提起,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制作了一个模型,并把它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各挂一只弹簧测力计,如右图所示,然后用电吹风对着模型吹气,结果发现:上面的测力计示数变小,下面的测力计示数变大.
(1)经过发现,小明认为模型上方的空气流速______下方的空气流速;模型上方的大气压强______下方的大气压强.
(2)小明根据自己的实验给妈妈解释了为什么骑车时感觉车把被向上提起,小明的解释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人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应改为______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_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______.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______ 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_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汶川地震造成河道堵塞形成了许多堰塞湖,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天天上涨,是一处极高危险等级的堰塞湖.通过武警官兵的艰苦奋战,堰塞湖坝顶开挖的导流渠从2008年6月7日开始泄洪.(计算中g取10N/kg)
(1)泄洪前,如果堰塞湖的水位每天上涨0.8m,则每天水对坝体增加的压强是多少?
(2)在抢修导流渠的过程中,直升机吊运了多台挖土机到坝顶.若直升机以2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地将一台质量是10t的挖土机起吊400m高,直升机对挖土机做功多少?起吊功率为多大?
(3)“堰塞湖内的水越深,其危险性就越大”,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学校科技小组同学张强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以方便的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是由小筒和秤盘两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20cm2,高度为20cm,小筒和秤盘总质量为100g.(取g=10N/kg)问:
(1)如图甲,当秤不放物体时,“浮力秤”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此时“浮力秤”的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多少?
(2)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石块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5cm,则该石块的质量是多少?
(3)通过实验,张强同学把“浮力秤”的读数均匀的刻在了小筒上,请简要回答:张强是怎样确定该“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和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的?

manfen5.com 满分网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