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把手掌摊开,将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放在手上,手掌平托着课本所用的力大约为( ) A.300N B.30N C.3N D.0.3N |
2. 难度:中等 | |
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 ) 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
3. 难度:中等 | |
液态的蜡凝固后,中间凹陷下去,说明凝固后蜡的( ) A.质量变小 B.体积变小 C.密度变小 D.状态不变 |
4. 难度:中等 | |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的密度( ) A.物质a最大 B.物质b最大 C.物质c最大 D.一样大 |
6. 难度:中等 | |
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右运动的 B.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是向右运动的 C.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左运动的 D.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是向左运动的 |
7. 难度:中等 | |
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静止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为t2,则( ) A.t1=t2 B.t1>t2 C.t1<t2 D.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
8. 难度:中等 | |
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
9. 难度:中等 | |
在神舟六号太空轨道舱中,正确的选择是( ) A.航天员可以举哑铃锻炼身体 B.蜡烛可以正常燃烧 C.天平仍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D.弹簧测力计仍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
10. 难度:中等 | |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
11. 难度:中等 | |
根据汽车中乘客出现的情况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 B.突然刹车 C.突然开动 D.匀速行驶 |
12. 难度:中等 | |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中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
13. 难度:中等 | |
一个重800N的物体,受到800N竖直向上的拉力时,该物体( ) 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 C.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
14.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3.5km/h、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关系是( ) A.v甲>v乙>v丙 B.v甲>v丙>v乙 C.v乙>v丙>v甲 D.v乙>v甲>v丙 |
15. 难度:中等 | |
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16. 难度:中等 | |
摩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如图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的温度上升而燃烧 B. 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 C. 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力增大 D. 加润滑剂何以减小摩擦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 C.受重力和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 |
18. 难度:中等 | |
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用绳子拴住木棒的O点,将它悬挂起来,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若把木棒从绳子悬挂处锯开,则被锯开的木棒( ) A.粗细两端一样重 B.粗端较重 C.细端较重 D.无法判定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杠杆P处挂一重物,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Q点分别沿a、b、c、d四个方向施力,最省力的方向是( ) A.a B.b C.c D.d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
21. 难度:中等 | |
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 (2)一个正常中年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 ; (3)空气的密度为1.29 ; (4)某同学身高17.2 .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 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 (选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 |
23. 难度:中等 | |
(1)如图1所示的A、B两种剪刀,在理发时应选 种剪刀;剪铁片时应选用 种剪刀. (2)如图2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两个小实验,其中在研究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图,研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图. |
24. 难度:中等 | |
我国部分城市会对6-8月份的汽油价格进行微小调整.这是由于汽油跟大多数物质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汽油的密度随着气温的上升而 (选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的汽油价格会相对 (选填“上调”或“下调”). |
25. 难度:中等 | |
小明和小丽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少,少者为胜.”小丽说:“我们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谈方案的可行性,你的评价是 .你这样评价的理由是 . |
26. 难度:中等 | |
小雨同学用湿手拿一个装满了酒的大瓶子,她感到瓶子往下滑,这是因为手上有了水,摩擦力 .于是她更加用力地握紧了瓶子,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 |
27. 难度:中等 | |
有下列三项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50圈,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②测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根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③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压力相同,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再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上述三项实验中,实验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项(填第项前的序号),解决办法的共同特点是______. |
28. 难度:中等 | |
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勤劳的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磁湖路上.若这段公路全长4000m,,求: (1)洒水车驶过这段公路需要多少时间? (2)若洒水车水箱容积为7m3,洒水车水箱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
2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独轮车和车内的煤的总质量为90kg,其重力可视为作用于A点.车轴O为支点,(g取10N/kg) (1)这独轮车使用时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2)将车把抬起时,作用在车把向上的力为多少? |
30. 难度:中等 | |
(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3.30______. (2)如图2所示,物体A重______N. (3)作出图3的铡刀使用中的两个力臂,并表明L1和L2. (4)在图4所示的滑轮组上绕线,使匀速提升重物G时最省力. |
31.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先把杠杆支在支架上,通过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左侧钩码处于如图所示A位置时,应将右侧的 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32. 难度:中等 | |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______,使横梁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盐水,称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75g. (3)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______cm3,再称量烧杯和剩下的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______使天平平衡; (4)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盐水质量为______g,通过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 |
33.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运动. (4)结论: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