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个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 ) A.库仑 B.欧姆 C.伏特 D.安培 |
2. 难度:中等 | |
在“汶川大地震”事件中,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方法是利用了铁管可以( ) A.通风 B.传热 C.导电 D.传声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B. C. D.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B. C. D.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b)方框中的四个图象,其中一个是小明同学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是( ) A. B. C. D.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电源可能被损坏的电路是( ) A. B. C. D. |
8. 难度:中等 | |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
9. 难度:中等 | |
导体A,B材料相同,A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较大.将它们按照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中,测得A,B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UB;通过A,B的电流分别为IA,IB.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UA=UB B.IA=IB C.IA>IB D.UA>UB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连接在电路中,连接时使用了MN接线柱,若要使两只变阻器的总电阻最大,则滑片P1和P2应放在( ) A.P1和P2都放在最右端 B.P1和P2都放在最左端 C.P1放在最左端,P2放在最右端 D.P1放在最右端,P2放在最左端 |
11. 难度:中等 | |||||||||||||
根据表格数据可推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A.6cm<f<26cm B.6cm<f<20cm C.10cm<f<20cm D.10cm<f<13cm |
12. 难度:中等 | |
小红和小明学习电压知识后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 C.电路中有电流,则电路中一定有电源 D.电路中有电源,则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
13. 难度:中等 | |
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在沸腾 B.一定在蒸发 C.可能在沸腾 D.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进行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B.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C.广播发出的声音,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会不断减小的是响度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
15. 难度:中等 | |
根据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导线连接接线柱A,B,L1,L3灯亮,L2灯不亮,且L1,L3两灯并联 B.用导线连接接线柱C,D,L1,L2灯亮,L3灯不亮,且L1,L2两灯并联 C.用导线连接接线柱A,C,L1灯亮,L2,L3灯不亮 D.用导线连接接线柱B,C,L1灯亮,L2,L3灯不亮 |
16. 难度:中等 | |
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耳的. |
17. 难度:中等 | |
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 而带了电,带电体有 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
18. 难度:中等 | |
2008北京奥运会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光的 .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 .(填:“A到B”或“B到A”) |
20. 难度:中等 | |
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 时需要 热的原理. |
21. 难度:中等 | |
潜水艇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所示,潜水艇里的观察员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进入观察员眼睛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 |
22. 难度:中等 | |
按要求完成下列光学作图. (1)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前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透镜. (2)如图所示,反射光线OB从镜面斜射向空气,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某房间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用电压表测一个使用过一段时间后的电池组两端电压的实验,此电池 组两端电压的测量值是______V.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电阻箱两接线柱间的电阻值是______Ω. |
26.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铅笔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小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 ______(选“增大”“不变”.“减小”),在实验过程中发现∠r总是 ______∠i(选“等于”“大于”或“小于”),说明:______. |
28. 难度:中等 | |
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将点燃的蜡烛先后置于a、b、c、d、e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 (1)烛焰在______点,屏上成像最大; (2)烛焰在______点,屏上成像最小; (3)烛焰在______点,屏上得不到像; (4)烛焰在______点,屏上可以出现清晰的像,但屏距离凸透镜最远. |
29. 难度:中等 | |
小光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实验过程中,小光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像到小孔的距离s越大,像的高度h越______(填“高”或“低”). |
30. 难度:中等 | |
小明同学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有关因素.他想到:道路越细长就越难走,于是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可能有关.为此,小明找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各种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金属线,并测出了各种规格金属线的电阻,数据如下表:(温度影响不计)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1)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______; (2)比较表中第______列数据可知:在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______. |
31. 难度:中等 | |
小敏同学在练习连接电流表的实验中,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于是立即断开开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为了能够继续实验,应该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晓铭设计如下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把实验过程填充完整,并回答下面问题: 实验器材:鼓、鼓槌、碎纸片 实验过程及现象: (1)把碎纸片均匀的撒在鼓面上,______; (2)实验过程中,晓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在实验过程中,碎纸片把鼓面的______更明显的显示出来. |
33. 难度:中等 | |
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片两片、酒精灯、火柴和 ______. 实验步骤: 分析与结论: |
34. 难度:中等 | |
城市街道上的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根据观察和分析你认为这些灯是怎样连接的?为什么? |
35. 难度:中等 |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某次下雷雨的时候,小明看到闪电5s后听到雷声,请你计算发生雷击处离小明大约有多少米? |
36. 难度:中等 | |
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 (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 |
37. 难度:中等 | |
小明同学把一大块0℃的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0℃的水,这是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现象(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小明提出疑问:若用手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会感觉谁更冷些?旁边的小平立刻回答:一样冷,因为两者的温度相同.你认为小平的回答是______的(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______. |
3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 (1)根据图甲所示,画出它的电路图; (2)当开关S闭合后,A1、A2、V1、V2四只电表的指针均如图乙所示,已知A1、A2表接入的是“-”和“0.6”两个接线柱,则 ①通过灯L1、L2的电流为多大?为什么? ②电源电压、灯L1、L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