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C.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D.市区禁止机动车辆鸣笛是为了减小噪声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凿壁偷光 B.一叶障目 C.镜花水月 D.形影相随 |
3. 难度:中等 | |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摇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
4. 难度:中等 | |
小明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25.90cm.这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A.粉笔 B.物理课本 C.课桌 D.黑板 |
5. 难度:中等 | |
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
6. 难度:中等 | |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凝固 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景物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远处的景物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则应选用以下哪种镜片进行矫正(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平板玻璃片 |
8. 难度:中等 | |
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10. 难度:中等 | |
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 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 |
11. 难度:中等 | |
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
12. 难度:中等 | |
太阳光直接垂直照到离地面高30厘米、水平放置的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如果纸板上挖有一个边长为0.2厘米的方形孔,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 A.方形 B.圆形 C.长方形 D.不确定 |
13. 难度:中等 | |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渎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
14.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
15. 难度:中等 | |
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 ) 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
16. 难度:中等 | |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 .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的成绩为12.91 (填上适当的单位) |
17. 难度:中等 |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 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钟的 所产生的. |
18. 难度:中等 | |
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参见图)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填“上”或“下”)移动,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具有 的作用. |
19. 难度:中等 | |
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 的(选填“上”或“下”). |
20. 难度:中等 | |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
21. 难度:中等 | |
小明同学身高1.68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光的 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她的像高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22. 难度:中等 | |
端午节,小霞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霞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请写出理由 .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向右作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4s,则小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此过程中小车的牵引力 阻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请画出从A处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的光路图.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a)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请在如图(b)中作出a、b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26. 难度:中等 | |
自行车的“尾灯”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
28. 难度:中等 | |
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
29.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中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
30. 难度:中等 | |
如图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 移动凸透镜(选填“左”“右”). |
31. 难度:中等 | |||||||
“热水先结冰”这一奇特的现象,传说是坦桑尼亚的一个中学生姆潘巴偶然发现的,原来,姆潘巴由于急于上课,匆忙间把一杯热牛奶放入冰箱中,课后发现:这杯热牛奶竟然比同伴们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它使姆潘巴惊愕不已…“奇事必究,奇人必交,奇书必读”,这是有志于发明创造的同学应切记的一句格言,如果你想检验“热水先结冰”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并向伙伴们推荐你的实验方案,你会怎样做?(请将你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
32. 难度:中等 | |
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的,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h. |
33. 难度:中等 | |
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