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的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酱油 B.人体 C.大地 D.蜡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的做法中,能使液体蒸发减慢的是( ) A.理发师用热风吹湿头发 B.不用的酒精灯,要盖上灯冒 C.用扫帚把水泥地面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D.将湿衣服展开悬挂在有阳光的地方 |
4. 难度:中等 | |
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光的色散现象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各种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导体是一种电阻很大的材料 B.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性能优良的输电线 C.电流无论怎么流动都能使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D.有的半导体对光比较敏感,可以用来制造光敏电阻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7.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9. 难度:中等 | |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
10.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为了进一步探究a、b、c三处的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 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
11. 难度:中等 | |
关于透镜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较小的文字通过投影仪可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
12. 难度:中等 | |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是正立的 B.像是放大的 C.像是虚像 D.像比灯丝亮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一个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M是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泡.关于电冰箱内电动机和照明灯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门关上时,S1就自动闭合 B.电冰箱门打开时,S1就自动闭合 C.电冰箱门打开时,S2就自动闭合 D.电动机与照明灯不可以同时工作 |
15. 难度:中等 | |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
16.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节日彩灯上串联着30只小灯泡,如图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那么,通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是______A.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冬天,小明的父亲将车启动行驶在路上,不一会儿汽车挡风玻璃的内侧出现了一层“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______而成的,为了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______(填“冷”或“热”)风. |
18. 难度:中等 | |
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打电话到歌厅,要求将音量放小一点.他们减弱噪声所采用的途径是:甲在 中减弱,乙在 处减弱,丙在 处减弱. |
19. 难度:中等 | |
插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 ,都是由于光从 射向 时发生 的缘故. |
20. 难度:中等 | |
小丽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读数方法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填“A”、“B”或”C”),示数为 ℃.如果让该物质凝固,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图象的是图中的 (填“甲”或“乙”). |
21. 难度:中等 | |
在连接电路时. (1)开关必须 (断开/闭合). (2)导线的两端要接在接线柱上,并 时针旋紧(顺/逆). (3)某实验小组连好图示电路时,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不亮,急忙向老师求援.老师走过来,将L1轻轻一按,L1亮起来了,L2还是不亮. 老师微笑着问:“这说明了L1处发生了什么?”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接触不良”. “那么L2为什么还不亮呢?” 同学们又傻眼了… 如果L2处有故障,是什么故障呢?亲爱的同学,你来说说看: . |
22.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将下列物品或事件进行分类(1)红外线夜视仪;(2)防嗮霜;(3)电视机遥控器;(4)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5)长时间的照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癌. 第一类:______,其特征是:______. 第二类:______,其特征是: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同学们常喝矿泉水.那么你尝试过利用矿泉水瓶探究一些物理问题吗?请写出两例. 例:透过圆形透明装满水的瓶子看到瓶后的手指变粗了--放大镜的原理. |
25. 难度:中等 | |
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折射光线.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
28. 难度:中等 | |
在连接电路时,如果发现有连接错误,很多同学习惯于将导线全部拆除,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拆除部分有连接错误的导线,并重新正确连接就能解决问题.如图甲所示是小明连接的电路. (1)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的现象.除了两只灯都不亮以外,还会造成______的不良后果. (2)观察图乙的实物图,在下面两种方案中任选一种,使电路成为合理的电路. ①在图中只拆除一根导线,使两灯成为串联的电路.在要拆除的那根线上画“×”. ②在图中只改动一根导线的一端,使两灯成为并联的电路.在被改动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改动后的导线. |
29. 难度:中等 | |||||||||||||||||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关系: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流过A、B、C各处的电流可能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按图所示连接电路; (2)把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中的A、B、C处,测得通过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方法一:改变电池的个数. 方法二:更换一条支路的灯泡(换用不同规格的). 分析论证: (1)在拆除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 (2)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不足之处是______; (3)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两次实验时采用方法______(选填“一”或“二”)进行的. (4)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 |
3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某同学实验时在直尺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______.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看到了同一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______(填”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 |
31. 难度:中等 | |
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形成清晰的影子.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2)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3)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替她回答一下 (2)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探究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