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B.两个普通鸡蛋重约为10N C.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D.珠穆朗玛峰山脚的大气压约1.5×105Pa |
2. 难度:中等 | |
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
3. 难度:中等 | |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 ) A.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 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N C.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8N D.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
4. 难度:中等 | |
家庭中常用有吸盘的塑料挂钩贴在厨房瓷砖的墙壁上用来挂物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挂钩受到向下的力小于吸盘受到的摩擦力 B.是墙将塑料吸盘吸在墙壁上的 C.是大气压把塑料吸盘压在墙壁上的 D.墙壁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 A.上浮一些 B.静止不动 C.下沉一些 D.无法确定 |
6. 难度:中等 | |
利用图所示的装置使物体A以1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若不计弹簧测力计重、轮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物体A的重力为10.8N B.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3.6N C.在1s内拉力F做功5.4J D.拉力F的功率为10.8W |
7. 难度:中等 | |
汶川地震后的5月14日,我空降兵15勇士不畏牺牲,勇敢地从4999m的高空跳伞执行侦查营救任务,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组织大规模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跳伞勇士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 A.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C.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
8. 难度:中等 | |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的建造使用利用了 的原理.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 的作用.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片中间向下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向中间靠拢,这是因为 .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一种开瓶器.使用时将螺旋钻头旋进软木塞,再用双手按压把即可将瓶塞拔出.钻头做得尖细是为了 ,压把相当于 .王哲在5s内将瓶塞拔出,若瓶塞长5cm,瓶塞受到的平均阻力为200N,则王哲克服瓶塞阻力做了 J功,其做功的功率为 W. |
10. 难度:中等 | |
(1)如图1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2)如图2所示,甲图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填“前”或“后”);乙图中的餐具夹是 杠杆.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重力为3N的正方体铁块,被水平吸引力吸附在足够大的竖直磁性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对铁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8N的作用,铁块将沿着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重为6N,底面积为0.01m2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内装20cm深的水,则水的质量为 Kg,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N和 Pa.(g取10N/kg) |
13. 难度:中等 | |
一艘油轮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它受到的浮力是 N,在码头卸下8×105kg的燃料后,油轮排开水的体积是 m3.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浮力 ,排开水的体积 . |
14. 难度:中等 | |
(1)小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3s内匀速移动了6m,若物体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f=600N,小强所用拉力F=250N,拉力F的功率为 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 (2)2011年入春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特大旱灾,为抗旱救灾朝阳村新安装了一台质量为300kg、功率为8KW的抽水机.已知该抽水机出水流量是90m3/h,正常工作30min,抽水高度为20m,则抽水机的工作效率是 . |
15. 难度:中等 | |
(1)如图1,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要用最小的力气,画出绕绳方法. (2)图2中的杠杆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画出这个力及其力臂. (3)小强用100N的力去踢重为5N的足球,请在图3中画出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运动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
16. 难度:中等 | |||||||||||
小明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图所示顺序进行了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 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 (1)下表是小明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
17. 难度:中等 | |
某物理小组在一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木板的质量m1, ②滑块的质量m2: ③砝码的质量m3, ④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_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采用“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2)如果第二次实验时用“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滑轮规格同前) 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同样的钩码做实验,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机械效率将______(填变化情况). (3)某次实验时将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为F,钩码重记为G,动滑轮重记为G’,绳自由端移动距离记为s,钩码提升高度记为h,不计绳子重及摩擦.则下列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关系中错误的是______. A.η=; B.η=; C.η=; D.η=1-. |
19. 难度:中等 | |
用弹簧秤、量筒做测定某种物块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求: (1)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液体的密度.(已知:g=9.8N/kg量筒的刻度单位为mL) |
20. 难度:中等 | |||||||||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一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下表是在利用该滑轮组将一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时采集到的信息.
(2)用该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时,拉力做的总功为多少?机械效率为多少?(要求: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有数据代入,答案中有数值和单位) |
21. 难度:中等 | |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小明看到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工人要将油桶搬运上汽车,常常用如图的方法.小明想:为什么不直接将油桶抬上车呢?难道这样做可以省力吗?如果能省力那么推力的大小与斜面长度有关吗?为了探究推力大小与斜面长度的关系,小明选用弹簧秤、4N的重物和长分别为0.4m、0.8m、1m的木板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斜面的高度均为0.2m.测得沿斜面方向向上的拉力大小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假设斜面很光滑,不计摩擦) (1)请你为小明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要求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并将上面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认真分析数据,写出F与L的关系是:______. (3)下列四个图线中,你认为哪个图能正确反映F与L的关系.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的必要性展开了探究.实验如下: Ⅰ.如图甲,让载有正方体橡皮泥的实验小车,分别从斜面的A、B处自由下滑,观察小车与障碍物碰撞后橡皮泥抛落、受损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Ⅱ.如图乙,用胶带纸将相同橡皮泥绑在小车上,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中,观察橡皮泥第一次落地点到碰撞处距离和______,可判断碰撞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2)每一处实验都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比较实验______表明,在同样碰撞速度的条件下,胶带纸可以有效减轻碰撞造成的后果. (4)比较实验③、④表明,在______过大时,胶带纸也不能阻止橡皮泥被抛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