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关于声音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听到声音必须有发声体的振动和传播的介质 B.人能听到任何声音 C.人在真空中一样能听到声音 D.只要是相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大的 |
2. 难度:中等 | |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能传播声音的物质( ) A.只能是气体 B.只能是固体 C.只能是液体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 |
3. 难度:中等 | |
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回头,根据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差,没有什么用处 C.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焊接 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
5. 难度:中等 | |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用温度计测好液体温度后,可以拿出来读数 D.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6. 难度:中等 | |
炎热的夏天,把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减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 ) A.等于0℃ B.低于0℃ C.高于0℃ D.无法判断 |
7. 难度:中等 | |
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 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C.蒸发现象进行的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D.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 |
8. 难度:中等 | |
工业上常用加热的方法给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 ) A.沸点不同 B.吸热多少不同 C.温度不同 D.熔点不同 |
9. 难度:中等 | |
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熔化现象 D.汽化现象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光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
11. 难度:中等 | |
最早发现紫外线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里特 C.摄尔修斯 D.爱因斯坦 |
12. 难度:中等 | |
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镜面旋转20°,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 ) A.0° B.40° C.20° D.80° |
13. 难度:中等 | |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的几个过程是: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发现并探究新的问题. |
14. 难度:中等 | |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 |
15. 难度:中等 | |
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方式传播.把蜡焰放在发声的喇叭前面会晃动,表明声音 . |
16. 难度:中等 | |
响度、 和 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 . |
17. 难度:中等 | |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图象中 是晶体(填A或B),由图中的凝固曲线可知凝固需要的时间为 ,其凝固点为 . |
19. 难度:中等 |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 效应,而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高一些,就象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 ,它给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
20. 难度:中等 | |
“苏果”超市里,卖海鲜的柜台处,工作人员常用冰来冷却海鲜食品或用来保鲜时,通常冰块应放在食品的 (上方还是下方);冬天北方的菜农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目的是利用桶内水在 时会 ,使窖内温度不致下降过低,使菜避免冻坏. |
21. 难度:中等 | |
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 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 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和 物态变化. |
22. 难度:中等 | |
太阳光是由各种 组成的,最先研究光的色散的科学家是 • |
23. 难度:中等 | |
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500s,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约为 km. |
24. 难度:中等 | |
红外线具有 效应,说明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它可以转化为 ,例如 • |
25. 难度:中等 | |
拿一只空的易拉罐,在底部用钉子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然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把小孔对着窗外的景物,可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一个 立的像,它是根据 原理形成的. |
26. 难度:中等 | |
2009年7月22日上午,在我国部分地区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时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地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 的原理.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
28. 难度:中等 |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如图乙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丁中完成光路图. |
29. 难度:中等 | |
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
30. 难度:中等 | |||||||||||||||||||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 A、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B、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差到好的顺序为______.
|
31. 难度:中等 | |
(1)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______方向射出. (2)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 ②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
33. 难度:中等 | |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教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7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的原因是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 |
34.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液体发生凝固的物态变化时,小明提出一个问题:液体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为此,他做了一次探究尝试.小明认为,固体在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所以,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放热,且温度不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小明的提出猜想是:______; (3)下表是某种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请根据数据记录,在表中画出大致液体凝固的图象,并由图象可推测出此液体凝固后变成的固体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
3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远处的钟声,为什么夜晚和清晨比白天听得更清楚 “当,当,当…”我国的首都北京和上海等很多城市里,都装有巨大的时钟,每隔一定的时间,准确地向大家报告时刻(如所示). 如果你离开大钟的距离比较远,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报时的钟声.夜晚和清晨听得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有人说:“这是因为夜晚和清晨的环境安静,白天声音嘈杂的缘故.”这样的解释,只对了一小部分,并不完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声音会‘拐弯”.声音是靠着空气来传播的,可是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跑;一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拣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白天,太阳把地面晒热了,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远比空中来的高,钟声发出以后,走不多远就往上拐到温度较低的空中去了.因此,在一定距离以外的地面上,听起来不清楚,再远,人们就听不见这个声音了.夜晚和清晨,刚好相反,接近地面的气温比空中来得低,钟声传出以后,就顺着温度较低的地面推进,于是人们在远的地方也能清晰地听到钟声. 如果某个区域接近地面的大气温度变化得很厉害,这里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空中以后又会往下拐,往往造成非常奇怪的现象.1923年荷兰的一座军火库爆炸,在100-160km地区内没有听到,可是在1300km的地方却听到了,这就是声音在空气中多次拐弯造成的现象 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解释下列现象:在炎热的夏天,沙漠中的沙子吸收太阳的热量,温度很高,人在50-60m以外大声呼喊,只看见嘴动,却听不见他在喊什么.如果在北方的冰海雪原里,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
3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1)小孔成像是由于______形成的. (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______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小明另使用形状为“☆”的小孔来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当小孔距地面40cm时,地面上的光斑为“☆”,则小孔距地面10cm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为______: 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