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位于济南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5.50 cm B.1 cm、8.30 cm C.1 mm、8.30 cm D.1 mm、2.80 cm |
3. 难度:中等 | |
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
4. 难度:中等 | |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
5. 难度:中等 | |
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 B.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 D.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 |
7. 难度:中等 | |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 A.反射角应为50° B.折射角应为40° C.折射角应为50° D.反射角应为40° |
8. 难度:中等 | |
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
9. 难度:中等 | |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
10. 难度:中等 | |
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平面镜的像,这时他与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 ) A.5米 B.2.5米 C.6米 D.10米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斜射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正确表示了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教室里的黑板“反光” C.在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大树的影子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 |
14.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
15. 难度:中等 | |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6. 难度:中等 |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火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
17. 难度:中等 | |
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
18. 难度:中等 | |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倒立放大像:投影仪;正立放大像:放大镜 B.会聚光线:凸透镜;发散光线:凹透镜 C.远视眼镜:凸面镜;近视眼镜:凹面镜 D.实像:可用光屏接收;虚像:可用光屏接收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 |
23. 难度:中等 | |
张老师乘“湘高速”客车从常德到长沙出差,已知两地相距180km,客车出发和到达长沙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张老师所乘“湘高速”客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
24. 难度:中等 | |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通过的路程为______,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
25. 难度:中等 | |
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 |
26. 难度:中等 | |
某人说话声音很大,这里说的“很大”是指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27. 难度:中等 | |
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 产生的. |
28. 难度:中等 | |
在鼓面上放一个小纸团,当敲响鼓面时,发现小纸团在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 . |
29. 难度:中等 | |
在距离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站立一个人,这个人在镜中所成像与人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的大小. |
30. 难度:中等 | |
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 |
31. 难度:中等 | |
一束阳光以50度的入射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角是 度. |
32. 难度:中等 | |
一个人站在竖起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 m,这个人向平面镜前进2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 ,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 ,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 . |
34. 难度:中等 | |
人坐在游船上,从水面上可以看到天空中的白云,也可以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前者属于光的 现象,后者属于光的 现象. |
35. 难度:中等 | |
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如图9,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 (选填“实像”、“虚像”). |
36.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度. |
37. 难度:中等 | |
远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会聚/发散).若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放大镜,物体离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应 10cm.(大于/等于/小于) |
38. 难度:中等 | |
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
39. 难度:中等 | |
某发光点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
40. 难度:中等 | |
一束与镜面成45°角的水平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
4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这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
42. 难度:中等 | |
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
43. 难度:中等 | |
李华在洪泽湖乘船游玩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如图所示),他用激光笔照射到了这只青蛙. (1)请你在图中画出李华在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李华看到的“青蛙”比青蛙的实际位置距水面是深一些,还是浅一些? 答:______. |
4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选填“虚”“实”)像;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45.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中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
46.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
47.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 |
48. 难度:中等 | |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合 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后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