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的身高可能是( ) A.0.175米 B.17.5米 C.175分米 D.1750毫米 |
2. 难度:中等 | |
欲测教室中窗玻璃的厚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 A.最小分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分度是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分度是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刻度尺都合适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择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4. 难度:中等 | |
质量为6×104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 A.一支铅笔 B.一个鸡蛋 C.一本物理课本 D.一整块砖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体中质量接近1千克的是( ) A.一头大象 B.一台背投电视机 C.一个鸡蛋 D.一升水 |
6. 难度:中等 | |
一千克的铁块和一千克的棉花相比( ) A.铁块所含的物质多 B.棉花所含的物质少 C.两者所含的物质多少一样 D.无法确定 |
7. 难度:中等 | |
一桶水与一杯水相比较相同点都是由水这种物质组成,不同点是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在物理上我们称( ) A.长度不同 B.温度不同 C.质量不同 D.热值不同 |
8. 难度:中等 | |
人们常说:“油比水轻”,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 A.油的质量比水小 B.油的体积比水小 C.油的密度比水小 D.油的质量、体积和密度都比水小 |
9. 难度:中等 | |
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B.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
10. 难度:中等 | |
为了保证飞机能在空中飞行,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因为这种材料( ) A.质量小 B.体积大 C.密度小 D.密度大 |
11.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个正方体,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8倍,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那么,甲的棱长是乙棱长的( ) A.2倍 B.倍 C.倍 D.倍 |
12. 难度:中等 | |
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ρ水银=13.6×103千克/米3),其体积之比是( ) A.68:5 B.5:68 C.1:13.6 D.以上都不对 |
13. 难度:中等 | |
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恰好为0℃的是( ) A.冰层下表面 B.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C.冰层上表面 D.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
14. 难度:中等 | |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吸取热量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 |
15. 难度:中等 | |
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含水的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为此,下列可行的做法是( ) A.将糖汁盛在密闭的高压容器内加热 B.将糖汁盛在具有减压装置的容器内,加热时使得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缩短加热的时间 D.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 |
16. 难度:中等 | |
夏季,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 B.水是管中水分子的扩散所致 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 D.是水蒸发形成的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C.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
18. 难度:中等 | |
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其原因是(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
19. 难度:中等 | |
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说明( ) 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油的比热比水大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好 |
20. 难度:中等 | |
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O℃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
21.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
22. 难度:中等 | |
日常生活中,居民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中,应用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生产时,采用了加压使石油气液化 B.生产时,采用了冷却使石油气液化 C.使用中,液态石油气要汽化成气体 D.使用中,液态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 |
23. 难度:中等 | |
把一块质量为8.1克的金属,投入盛有68毫升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71毫升刻度处,该金属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3. |
24. 难度:中等 | |
一玻璃瓶质量为500g,当瓶中装满水时总质量为1.7kg,则玻璃瓶的容积为______ m3;用此瓶装满某种油时,油和瓶的总质量为1.46kg,则油的密度是______ kg/m3. |
25. 难度:中等 | |
人体的密度与水差不多,你的质量约为______千克,估计你的体积约为______米3. |
26. 难度:中等 | |
市场上出售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 kg. |
27. 难度:中等 | |
填写下面物态变化名称:冬天的早晨树枝上有霜是 现象,夏日清晨草叶上有露水是 现象,春、秋的早晨易出现“大雾”是 现象,用久的灯泡变黑了是 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是 现象,冬天在室外人口中的白气是 现象,夏天洒在地面上的一些水,过一会变干了是 现象,用铁水浇铸机座是 现象,夏天喝饮料常在饮料加块冰. |
28. 难度:中等 | |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阴下干得快,这表明 ;湿衣服晾在通风处比无风处干得快,这表明 ;一碗水洒在地面比盛在碗里干得快,表明 . |
29. 难度:中等 | |
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在 条件下,用 方法,使其 贮存在打火机内. |
30.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步骤 A.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 B.水温升至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至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4分钟 C.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并做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线 D.将适量温水倒在烧杯中,把烧杯放在铁架台上,把温度计插入水中 E.整理器材 (1)将实验步骤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在横线上______. (2)实验中可看到,水沸腾前温度______,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__,产生的气泡由小变大,上升至液面______. (3)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腾前水吸热,温度上升. 你还可总结的结论有: c.______; d.______. |
3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测定某种不规则固体密度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要求: (1)请按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______(按照上图选择a、b或c) (2)该固体的质量为______克,体积为______厘米3,密度为______克/厘米3. |
32.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学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后,自己总结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零刻度被磨损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 C.要使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并正对刻度线. |
33. 难度:中等 | |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问: (1)1000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以30天计) |
34. 难度:中等 | |
在以下文字中,划线的词均有“密度”二字,你能给划线的词下个定义吗? 北京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城市______. 北京城铁下周一开始延长运营时间,并加大发车密度______. “非典”疫情在很多方面影响了人的生活,低密度住宅的销售看好也与此有关______. |
35. 难度:中等 | |
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
36. 难度:中等 | |
如何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 |
37. 难度:中等 | |
一位同学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这样做,能否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什么? |
38. 难度:中等 | |
体积是20厘米3的铜球,质量是89克,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计算?尽可能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