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很关注,并进行了估测: ①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2cm; ②一座四层楼的高度约为12m; ③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约为37.5℃. 以上估测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
2.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
3. 难度:中等 | |
在小明一篇关于“嫦娥计划”的作文中,他设想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夜晚,宇航员李明用手电筒照亮了月球上一块空地,宇航员张华随着音响播放的乐曲声在空地上翩翩起舞”.关于这两个设想,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第一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个设想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个设想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
4. 难度:中等 | |
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
5. 难度:中等 | |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凝固成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操场上的草叶上挂满了露殊,而到了冬天,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
6. 难度:中等 | |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
7. 难度:中等 | |
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1)和(4) B.(2)和(3) C.(2)和(4) D.(1)、(2)、(3)、(4)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坐在过山车里,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人 B.建筑物 C.过山车轨道 D.过山车 |
10. 难度:中等 | |
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有速度计,它可以指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 A.128km B.35km C.70km D.32.5km |
11. 难度:中等 | |
意大利科学家伏打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只要有两种不同的金属与某种潮湿的物体或导电的液体接触,就会有电产生.以下给出的现象中不支持伏打这一观点的是( ) A.传说(亲身感受):天空中的雷电,能劈倒地面的大树 B.将两种金属丝接成一根弯杆,一端含在嘴里,另一端接触眼皮,眼睛有光亮感 C.用金币和银币夹住舌头,金币与银币相碰时,舌头有酸苦感 D.钩在蛙腿上的铜钩与铁盘接触,蛙腿发生痉挛 |
12. 难度:中等 | |
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B.玻璃上不同部位透过光的颜色不同 C.玻璃上不同部位因厚度不同对光的折射情况不同 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情况不同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尺不正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cm. |
14. 难度:中等 | |
小华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与手风琴他一听便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声时的 不同;弹琴时所用的力度不同,声音的 不同;晚年的贝多芬是用耳贴在琴盒上来感受音乐的美,这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 |
15. 难度:中等 | |
干冰(固态CO2)可用来进行人工降雨,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就会很快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 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
16. 难度:中等 | |
“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以 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 |
17. 难度:中等 | |
我省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______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_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25°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
19. 难度:中等 | |
小明去超市购买超声波加湿器,结账时看到收银员用一个仪器对准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条形码上出现一道红色光束,同时显示器上就出现了商品的名称、价格等,这一过程,是利用了光可以传递 的道理. |
20. 难度:中等 | |
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小树的 .从而减少树的水分 ,提高树的成活率.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折射角为 度,界面的 边是玻璃.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
23. 难度:中等 | |
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所示.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 的. |
24. 难度:中等 | |
为了维护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内环线高架快车道上车辆限速为80km/h,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在此时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内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已知相邻路灯间距为30m,从照片上分析,______车在超速行驶(选填“A”、“B”、“C”),______图拍摄时照相机的底片离镜头远.(选填“甲”或“乙”) |
25. 难度:中等 | |
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26. 难度:中等 | |
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
28. 难度:中等 | |||||||||||||||||||||||||
在图1“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和______. (2)该同学看到了如图2的情景,这是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同学在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两种安装顺序,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______ A.温度计、烧杯、酒精灯 B.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4)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比别组同学的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5)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
2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桌面上竖立一块______作为反射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2)实验中,用两粒相同的棋子是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3)使棋子B与A的像重合后,若移去棋子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 (4)若移动棋子B,始终不能将它放到A的像的位置上,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太暗,为了看清像,他将如何操作呢?答:______. (6)为证实成像特点是否真实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枚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 |
30.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小红和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1)在探究前,小红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问的距离,使太阳光在光屏上汇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48cm、15cm和4cm.小红选择了15cm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其他两个凸透镜则不在本实验中使用.你认为小红这样做有必要吗?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______. (2)凸透镜和光屏都是有支架的,凸透镜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6cm,光屏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7cm,还有一个蜡烛台,用来固定蜡烛的,小红将一支新买来的较长蜡烛一下切成了两段,只把其中一段插在蜡烛台上,你觉得这样做有必要吗? 说出你的理由:______. (3)小红开始实验时,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可能远的位置上,此时光屏应大约放在什么位置上来承接蜡烛的实像?应该放在______.得到实像后,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重新承接到实像?应该向______ 方向移动. (4)当烛焰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只有12cm时,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对蜡烛而言),不管怎样移动位置都承接不到实像,这时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同侧是否有可能承接到蜡烛的像?______,因为:______. (5)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6)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会少许偏向光屏的______方(选填“上”或“下”).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 (7)若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
31. 难度:中等 | |||||||||||||||
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问,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A.80℃B.60℃C.50℃D.30℃ |
32. 难度:中等 | |
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______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
33. 难度:中等 | |
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小明用右手写字),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学习,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在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
3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光屏上A′点叫做烛焰顶端A点的______.由于它是A点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实际会聚而成的,因此叫______. |
35. 难度:中等 | |||||||||||||||||||||
从上海到南京的2134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2134次动车组在上海到苏州、苏州到常州、常州到南京这三个区间运行,在哪个区间运行最快?其平均速度是多少? (2)2134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6. 难度:中等 | |||||||||||||||||||||||||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