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无锡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
2. 难度:中等 | |
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震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
3. 难度:中等 | |
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噪声太大,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 B.超声波的频率在20Hz以下,人不能感知 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不能感知 D.有汽车玻璃窗隔着,听不到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测量气温选用寒暑表 B.测量沸水温度选用水银温度计 C.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秒表 D.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 |
5. 难度:中等 | |
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 ) A.酒精熔化时吸热 B.酒精液化时吸热 C.酒精汽化时吸热 D.酒精升华时吸热 |
6. 难度:中等 | |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
7.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秋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严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由于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 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 D.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
13. 难度:中等 | |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九号飞船,并搭载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并于6月24日中午,在宇航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天宫一号和神九成功实施了第一次交会对接,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那么,对接后的“神舟九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 |
14. 难度:中等 | |
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下降,乙上升 B.甲上升,乙下降 C.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
15.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
16. 难度:中等 | |
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 ) A.甲 B.乙 C.丙 D.丁 |
17. 难度:中等 | |
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理的单位: 王刚的身高为161 ,沪宁线上的动车组列车速度一般在160 . |
18. 难度:中等 | |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吓跑将要上钩的鱼儿.此事表明 和 可以传声. (2)鱼儿听不见小儿招手的原因是因为招手时手的振动 很低,所发出的声音的 也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 |
19. 难度:中等 | |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主要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 ,煮饭时,锅盖边缘处冒出的“白气”属于 现象.(以上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10℃的冰块在受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块熔化过程持续 min,此过程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进一步仔细观察图象还发现:该物质熔化前升温比熔化后升温 (选填“快”或“慢”). |
21. 难度:中等 | |
小娟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米处,她在镜中的像高是 米,她到像的距离是 米,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0.5米处,如图所示,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22. 难度:中等 | |
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3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
23. 难度:中等 | |
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
25. 难度:中等 | ||||||||||
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
26. 难度:中等 | |
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的 (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30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 |
27. 难度:中等 | |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
28. 难度:中等 | |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 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s内 ______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 _____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 |
29. 难度:中等 | |
(1)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1所示这条光线是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请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如图2,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经凸透镜、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
30. 难度:中等 | |
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红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______. |
3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2)其他同学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如右图所示的图线,发现两位同学所画的图线有差异,但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3)某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
32. 难度:中等 | |||||||||
小明学了《光的折射》后,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他还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折射角是否相同?若不同,折射角大小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把激光笔射出的光束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和透明的玻璃中,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1)分析光路图得出的结论是: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折射角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他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网上查出了一些介质的其他数据如下表所示.
综合分析光路图和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折射角大小随了跟入射角有关外,还跟光在介质中的______有关,他们的关系是:______. |
33. 难度:中等 | |||||||||||||||||||||
小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cm(填“5cm”或“10cm”). (2)在实验过程中小婕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小婕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直至到如图2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像. (4)如图2所示,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5)整个实验中小婕选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了两组实验,下表是其中记录的部分数据. ①分析表格对比实验序号1和2(或3和4)可以发现:同一凸透镜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 . ②分析表格对比实验序号 和 还可以发现: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越 .
|
34. 难度:中等 | |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凝固点为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了(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35. 难度:中等 | |
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射击后经过2.1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 m.炮弹运动的速度是 m/s.(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