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2)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填空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___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按压琴弦,改变琴弦发声部分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井贡酒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有一种精品古井贡酒,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为500 mL,(ρ=0.9×103 kg/m3),则这瓶内所装酒的质量为______kg,将酒倒出一半后,剩余酒的密度为______kg/m3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是______眼(选填近视远视正常)对光的作用情况,应配戴用_______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选填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立(选填)、放大的______像(选填)。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______些(选填)。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可以看到______、橙、黄、绿、蓝、靛、______等色光,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______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______效应。生活中______(选填卫生间的浴霸验钞机)属于这种不可见光的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图把少量碘颗粒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可以看到瓶的内壁上出现______态的碘(选填)。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

A. 都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的

B. 都是由水直接变成的

C. 都要吸收热量

D. 内能都保持不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下列标志属于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后所形成的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D.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铁块、铜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中(无水溢出)(ρ<ρ<ρ),则水面上升最多的是

A. 放有铜块的杯子    B. 放有铁块的杯子    C. 放有铝块的杯子    D. 无法判断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 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表示质量为8.9×103 kg的铜,其体积为1 m3

D.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

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李霖同学读八年级了,下列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李霖同学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 m/s    B. 李霖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 cm

C. 李霖同学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 s    D. 李霖能够听见频率为10 Hz的声音

 

三、多选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 kg/m3

C. c物质的密度是b的两倍

D.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李娜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 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 实验中无需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便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成像的特点相同

D. 在图乙中,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四、作图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实像,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五、实验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凸透镜的_______上。

2)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_______(选填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3)在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选填)移动。

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有一组数据是编造的,请找出_____  ______(写出实验次数及错误数据)。

5)若要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应更换一个焦距_______(选填更大更小)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活动中,小明组装好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1)在组装器材时,是按照______(选填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选填外焰内焰焰心)位置。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图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         

B图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

3)当水温升到88 时,每隔l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

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漏填的数据是_________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丁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撤去酒精灯,发现水的沸腾停止,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放热)。

4)如图,AB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______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5)如图乙所示,某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不同。

6)某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 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六、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一辆汽车以30 m/s的速度向山崖前进,司机鸣笛后继续前进,5 s后听到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两高度均为h的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SS。甲容器中装满有3×10–2 m3的水。(ρ=1.0×103 kg/m3

1)求甲容器中的水的质量;

2)往乙容器中注入密度为ρ0的液体,则最多能注入的体积为多少。

3)将体积为1×10–3 m3的物体A浸没于装满水的甲容器中,将体积为2×10–3 m 3的物体B浸没于装满密度为ρ0的液体的乙容器中。已知乙容器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甲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的3倍。求ρ0的大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