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就缩短,这个现象说明力产生效果 A. 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B. 跟力的大小有关 C. 跟力的方向有关 D. 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
2. 难度:中等 | |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A. 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 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
3. 难度:中等 | |
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行驶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其目的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防止驾驶员身体由于 A. 受到向前的冲击力而撞击车体 B. 受到座椅靠背向前的推力而撞击车体 C. 受到向前的惯性力而撞击车体 D. 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
|
4. 难度:简单 | |
一辆汽车分别以6m/s和4m/s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 A. 一样大 B. 速度为4m/s时大 C. 速度为6m/s时大 D. 无法比较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B. 书包背带做得宽大而厚实 C. 用细线来分割皮蛋 D. 将铁路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1>P2 B. P1<P2 C. Fl>F2 D. F1<F2
|
7. 难度:简单 | |
有一个塑料瓶,在侧壁上用锥子戳了三个洞,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如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和ρ乙的关系是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无法确定
|
9. 难度:简单 | |
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A. 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 瓶子受到向下滑力减小 D.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变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 推动笨重物体时,常垫滚木 B. 旅游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雪橇的底部非常光滑 D. 给机器的轴承加润滑油
|
11. 难度:简单 | |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 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 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 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倒立放置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 F1>F2 B.p1>p2 F1<F2 C.p1<p2 F1<F2 D.p1>p2 F1>F2
|
13. 难度:简单 | |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 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物体重10 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0.5 dm2,现用24 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A. 10 N,2×103Pa B. 10 N,4.8×103 Pa C. 24 N,2×103 Pa D. 24 N,4.8×103 Pa
|
15. 难度:中等 | |
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下列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A. 举哑铃 B. 在跑步机上跑步 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 引体向上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越大,说明容器内液体重力越大 B. 相等质量的液体对不同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可能是不相等的 C. 密度较大的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肯定比较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
17. 难度:中等 | |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
18. 难度:中等 | |
宋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如图所示)。其中“桥流水不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水 B. 桥 C. 人 D. 地面
|
19. 难度:中等 | |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 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 B. 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 C. 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 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
20.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并相同的两只试管,装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大小关系应该是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21. 难度:简单 | |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一个连同随身装备重900N的宇航员,在月球上重______N,质量为______kg.(g=10N/kg)
|
22. 难度:简单 | |
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是因为它______(不计阻力)。
|
23. 难度:简单 | |
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______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
|
24. 难度:简单 | |
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使手的握力增大到3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
25. 难度:简单 | |
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
|
26.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为______N。
|
27. 难度:简单 | |
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 c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那么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2是______Pa,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是______Pa。
|
28. 难度:简单 | |
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
2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其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______)
|
30. 难度:简单 | |
河水深8m,轮船舱底距水面5m处穿了一个面积为0.02m2的洞,要堵住这个洞,需要对挡板施加多大的力?
|
31. 难度:简单 | |
小刚同学质量为60kg,双手倒立在地面上,每只手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g=10N/kg) (1)小刚的重力. (2)小刚双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
32. 难度:简单 | |
如图,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水深8cm,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
3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用绳子系住小球,靠在墙上,试画出物体受到力的示意图。 (______)
|
3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和_____法。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5)图A和图D中小凳子对桌面和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
35.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及同一高度滑下,在不同材料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位置上,则: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____。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这表明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3)探究得到的推论是______。
|
36.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小阳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实验数据: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1)比较序号为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