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自行车轮子的直径为2米 B.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 C.中学生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0秒 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为5米/秒
|
2. 难度:中等 |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在15℃的空气中,次声波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不相等 C.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
3.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走,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
4. 难度:中等 |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
5. 难度:中等 | |
晚上,小明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下列对该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室外越亮像越清晰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人远离窗玻璃像变小
|
6. 难度:中等 | |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眼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看不见硬币(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在同样位置又能看见硬币了(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把菜刀表面磨光 B.将一块岩石从月球带回地球 C.冰全部熔化成了水 D.将铜条拉成铜丝
|
8. 难度:中等 | |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调整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
9. 难度:简单 | |
在如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0. 难度:困难 | |
一种涂有半透膜的平面镜,它对投射来的光既能透过又能反射.现有一电影摄制组在海边拍电影,当摄影机对准大海时,在摄影机与大海之间以45°角放一块半透膜的平面镜MN,且在此镜的两侧分别有一跑步的演员和一辆行驶着的汽车,如图所示.则拍摄成的电影放映时,银幕上( ) A.只有演员在海面上跑步 B.只有汽车在海面上行驶 C.演员在沙滩上跑步,汽车在海面上行驶 D.演员在海面上跑步,汽车在海面上行驶
|
11. 难度:简单 | |
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秒表示数是______s。
|
12.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处处皆有物理知识。 (1)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____(填“远”或“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______来解释。 (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______(填“上”或“下”)弯折,是由于光从______斜射向______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3)炸油条用菜油,煮鸡蛋用水,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
13. 难度:中等 | |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
|
14. 难度:困难 | |
如图,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 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水槽底部光斑将移到O点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______,反射角将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与未注水时相比光斑亮度______(填“变亮”“不变”或“变暗”),若水位上升的速度为v,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速度______v(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5. 难度:中等 | |
(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处后,指针静止时出现图甲的情形,此时应向______调平衡螺母至天平横梁平衡。由图乙、丙可知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g。 (2)要比较准确的测量一杯水的质量,请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选填①或②)(①BCA ②CBA ) A.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B.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C.测量烧杯的质量 (3)好奇的小明想用家中的一架旧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______61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6. 难度:中等 | |
完成图中的光路 (_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 (_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牙科医生常用一个带杆的小圆镜给病人检查,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该过程的简化图,请在图乙中画出A点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病人口腔B点的光路图。 (__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小华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以等高的墙砖为背景,将纸锥从A点自由释放,每隔0.2s曝光一次,记录纸锥的全程情况如图所示,若纸锥落地时的速度为1.5m/s,求: (1)纸锥下落全程的时间; (2)纸锥下落的高度; (3)纸锥全程的平均速度。
|
20. 难度:困难 | |||||||||||||||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为便于测量______(路程/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填“快”或“慢”)。 (2)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___________)根据图象可知气泡在做______运动,其速度为______m/s。
(3)已知气泡的长度为2cm,气泡全部在AB两条刻度线内的时间是______s。
|
21.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水沸腾实验”中 (1)装置如图甲所示,最后安装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 (2)A组和B组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加热,温度______,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A、B小组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______mB(填>、=或<)。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白气”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序号: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通过学习,小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了。 (5)爱思考的小明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由此他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 [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 [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猜想4]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 于是他用原实验装置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并收集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验证了猜想______,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的是(______)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
22.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A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B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A/B)透镜。小华选好透镜后在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亮点到光心的距离______(是/不是)凸透镜的焦距。 (2)如图乙,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如图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_,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4)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移至图丁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______(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戊,小明的物理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当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物理老师的眼晴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如果光屏不动,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透镜”、“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像也变清晰。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车祸原因之一:超速!为了减少交通事故,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道路的限速监控。目前,限速监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点测速” (如图甲):是指在道路上的一个固定位置布设监控点,测出汽车经过该监控点时的行驶速度,比较该行驶速度与限速标准判断是否超速,若行驶速度超过限定速度,将实时抓拍,作为处罚的证据;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如图乙):是指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 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图甲中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车内物体经过玻璃成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对司机的干扰。冬季,车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因为车______(内/外)的水蒸气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雾附着在玻璃上,这个过程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2)小汽车进入测速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监控拍照装置所用镜头是一个______(凸/凹)透镜,成的是______(放大/缩小)的像。 (3) 图乙中若监控点A、B相距25km,小汽车经过A、B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00km/h、115km/h,若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在通过监测点A时______(会/不会)被判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是否被认定超速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汽车经过前一个监控点时速度未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B.汽车经过后一个监控点时速度未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C.汽车经过前后两个监控点时速度均没有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D.汽车经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路段的平均速度超过限定值,所以超速了。 (4)从表中可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______s,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大致图象。(不需要准确描点) (_________) (5)驾驶员的一些不良行为如: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开车打手机等,也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导致______ (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