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A.3.6km/h B.340m/s C.3×105m/s D.3×108m/s
|
2. 难度:简单 | |
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阳光穿过三棱镜发生色散 B.幕布上呈现人偶的剪影 C.小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D.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
4. 难度:简单 | |
图所示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的情景。下列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受油机甲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受油机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运动的
|
5. 难度:简单 | |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
6. 难度:简单 | |
古诗《长歌行》中,有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所说的“露”的形成过程属于 A.熔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 B.用地膜覆盖育有秧苗的农田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密封袋保存
|
8. 难度:中等 | |
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描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一现象的是 A. B. C. D.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B.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度 C.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漫反射 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控制电视机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8cm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约为70℃ C.初中体育考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60g D.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
11. 难度:中等 | |
某实心金属块的质量为m,密度为ρ。把它分割成三等份,则每一份的质量和密度分别是 A.m/3;ρ B.m/3;ρ/3 C.m;ρ/3 D.m;ρ
|
12. 难度:中等 | |
关于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13. 难度:困难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 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
|
14. 难度:中等 | |
小刚利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他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他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他正确的操作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光屏左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大的像 B.光屏左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小的像 C.光屏右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大的像 D.光屏右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小的像
|
15.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前3s内,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当t = 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 = 6s时,甲、乙两车相距60m
|
16. 难度:简单 | ||||||||||||||||
下表中列出了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可以发出或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
A.人 B.狗 C.海豚 D.大象
|
17. 难度:中等 | |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关于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D.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萤火虫、月亮和电视机屏幕都属于光源 B.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物体就越近 D.光束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
|
19. 难度:简单 | |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科考队员把岩石标本从南极带回北京,标本的质量不变 B.大石块的质量大于小铁块的质量,所以石块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C.蜡的密度是0.9×103kg/m3,表明1m3的蜡的质量是0.9×103kg/m3 D.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常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
20. 难度:中等 | |||||||||||||||||||||||||||
根据表1、表2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 B.质量为9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比原来增加了1/9 C.质量、体积都相同的铝球和铁球,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
21. 难度:简单 | |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0km=________m (3)2m/s=________km/h
|
22. 难度:中等 | |
图为光射入眼睛的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此人所属视力类型为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应佩戴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
2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将装有温度为80℃水的玻璃杯放入真空罩内,用抽气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玻璃杯内的水沸腾。这是因为真空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
24. 难度:中等 | |
小明在课外活动课中,想测出一个油罐内油的质量。已知这个油罐的容积为50m3,他从油罐中取出20ml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16g,由此算出油罐内油的质量为________kg。
|
25. 难度:中等 | |
目前,在很多高速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为超速。图所示为某段高速路上的区间测速标志。该区间的路程为60km,最高限速是________km/h。现在有一辆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起点和终点时的速度分别为95km/h和90km/h,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为30min,则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被判为________(选填“超速”或“未超速”)。
|
2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cm。
|
27. 难度:中等 | |
在图中,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
|
28. 难度:简单 | |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
|
29. 难度:中等 | |
小芳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她用两个相同的烧瓶,分别在烧瓶外壁涂上一层白色和黑色的广告颜料(如图所示),在烧瓶中装入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一起放在阳光下。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照射相同的时间后,发现黑色烧瓶中水的温度较高。由此可知,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的强弱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
30. 难度:中等 | |
小利和小华合作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两次测量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m/s。 (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4)如果在实验中两人没有保持同步,小利释放小车在前,小华开始计时在后,他们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31. 难度:困难 | |
小强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两支相同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小强应该选择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小强将蜡烛1竖立在玻璃板前白纸上的A点处,然后他拿蜡烛2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同时在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左右观察,直至看到蜡烛2与蜡烛1的像________,这时,蜡烛2的位置就是______的位置。 (3)小强继续实验,他将蜡烛1移至玻璃板前白纸上的B点处,使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增大了4cm,通过观察,他发现蜡烛1的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______cm,而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2. 难度:中等 | |
小红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红先利用图甲所示的方法,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上,从而确定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小红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这一原理应用在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所示,要想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和__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起向下调整。
|
33. 难度:中等 | |||||||||||||||||||
晓轩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蜡和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晓轩先探究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他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蜡的状态。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蜡的温度是________℃。
(3)晓轩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晓轩向另一个试管中放入碎冰,继续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他仍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冰的状态。他利用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持续了________min。他还观察到:当时间t=4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
34.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于水平桌面上,E、F是两个拼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当用激光笔紧贴硬纸板E向平面镜的O点射出一束光AO时,在硬纸板F上能看到反射光OB。 (1)如图乙所示,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ON在________。
(2)将硬纸板F恢复原位,用笔在硬纸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轨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用笔记录每次光的轨迹。用量角器测出每一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侧的表格中。 请你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 (3)在图甲所示的实验情境下,请你证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你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
35. 难度:困难 | |||||||||
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1)请你将以下小军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或“右”)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②将装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中,当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________并记录。 ③把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丙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2并记录。 (2)请你将表头、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对 流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除了水银以外,液体都不善于传导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导热。那么,它们是怎样传递热的呢? 如图所示,把装有冷水的回形管悬空架在铁架台上。水静止后,从回形管左侧开口处投入一些紫红色的高锰酸钾的晶粒,使它沉到管底。用酒精灯在回形管下面对准晶粒加热。我们会看到:晶粒周围的紫红色溶液会向上升起,然后又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回管底,不一会儿,整管水都成了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流动过程清楚地表示出热传递的情况。晶粒处的水受热上升,旁边的冷水就流过来填补。流到晶粒处的冷水被加热后又上升,旁边的冷水又流过来填补。这样,水就循环流动起来。最后,整个回形管里的水都变热了。 在这里,热是靠水的流动来传递的,空气的流动也可以传热,例如,冬季用暖气片取暖就是靠空气的流动。这种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对流是液体、气体特有的传热的方式。要使整个容器中的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很快升高,应该从下方来加热,因为这样可以形成对流。 (1)对流是________、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 (2)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晶粒周围的水受热向上升起的原因。_____ (3)通过关于对流的学习可以知道,要使整个容器中的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很快降低,应该从液体(或气体)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来冷却。
|
37. 难度:中等 | |
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8g的水。若把这块金属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多少?(ρ酒精=0.8×103k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