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10s B.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3.5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张考试答题卡的厚度约为1mm
|
2. 难度:简单 | |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在海岸边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
3. 难度:中等 | |
将某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据此可知( ) A.响度减小 B.振幅增大 C.音调降低 D.频率减小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②医用B超诊断仪 ③超声波清洗眼镜 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 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
5.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
6. 难度:简单 | |
打过油的皮鞋用软布反复擦,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的效果 B.反复擦可使皮革更光滑,加强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可以增加漫反射的效果 D.以上说法均不对
|
7. 难度:简单 | |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
8. 难度:简单 | |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如图甲所示),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如图乙所示),然后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所示).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①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③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④火山爆发的岩浆流淌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固体矿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0. 难度:中等 | |
小旋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了白霜,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霜是易拉罐内的水蒸气凝固而成 B.白霜是易拉罐内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白霜是易拉罐外的水蒸气凝固而成 D.白霜是易拉罐外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
11. 难度:中等 | |||||||||||||||
几种物质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格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
12.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甲容器和乙试管内均装有水,乙试管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一定同时沸腾 B.甲容器内的水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也会沸腾 C.甲容器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乙试管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
13. 难度:简单 | |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老师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把抽气机接在玻璃罩上向外抽气时,同学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小”),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听到铃声逐渐增大;此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证明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和20000Hz。某潜艇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5Hz,该声波叫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潜艇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声波,发出的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经过2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该处海深为__________m。
|
16.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要使得甲杯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于乙杯,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要使甲杯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于乙杯,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雾”产生,这些“白雾”是______(选填“液态水”、“水蒸气”),如图所示,a、b两位置位于壶嘴上方,其中_____(选填“a”、“b”)处“雾气”较浓。在白雾较浓的地方点燃一盏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上方的“白雾”马上消失了,请解析原因__________。
|
18. 难度:简单 |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图所示:根据表中成绩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______的条件下比较___________的方法。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北向南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小汽车相对于树向______运动,大客车相对于小汽车向________运动(以上两空均选填“南”或“北”)。如图乙中已画出大客车运动的s-t图像,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小汽车的运动s-t图像。 (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
21. 难度:困难 | |
实验室桌面上有一个纸盒(如图甲所示),盒子前面开有一个方形小孔。 (1)小凯能看到这个盒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小凯用小手电筒从小孔照射进去,发现盒子底部有一个平面镜。同时还观察到在盒子内部有一物体(用点A表示)。请在图乙中作图画出小凯从小孔外能观察到物体A的范围。 (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请在图乙中(箭头AB代表烛焰)画出成像光路图; (______) 可知所呈现的是___ (选填 “正立、倒立”)的____ (选填“实、虚”)像。当烛焰相对于小孔向上移动时,薄膜上的像相对于小孔会向___移 动。
|
23. 难度:中等 | |
张先生春节驾车从广州回肇庆老家,汽车以25m/s的平均速度行驶30min到达三水,途中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求: (1)张先生看到车外的景物飞驰而过,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2)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_____? (3)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______? (4)车辆在高速行驶中,为了安全要求关上车窗,不久汽车玻璃__________(填“内侧”或“外侧”)会出现水雾,影响驾驶,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1中,两把尺子测木块的长度,甲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cm,乙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cm,造成两把尺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图2所示停表所显示的时间为_________s。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小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由E、F两块纸板粘接起来竖立在镜面上(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小凯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沿着AO方向入射,可以在F板上看到光线沿OB方向射出。 (1)实验中,小凯把纸板F沿着ON向后折,F板上______(填“有”或“没有”)出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小凯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
26. 难度:中等 | |
小凯同学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图1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______。为了完成本次实验,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沸点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00℃。 (2)小凯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1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3)从图1乙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2甲、乙所示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5)另外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3所示)来完成实验。请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点水后水面上出现波纹。小凯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张如图所示的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该图片记录了在相等时间内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已知水的传播和蜻蜓的飞行都是匀速运动(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 (1)根据图中弦的形状和分布可知蜻蜓当时是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飞行的。 (2)通过适当的作图和列出两者速度的表达式来比较蜻蜓飞行速度和水波传播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