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课桌高度为1.6m 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5k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大连冬天室外的平均温度为-35℃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C.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海面上的浓雾 B.夏天花朵上的露珠 C.秋天草叶上的白霜 D.寒冬屋檐下的冰凌
|
5. 难度:简单 | |
某人站在试衣镜的正前方,朝着试衣镜走近一段距离。则他在镜中的像( ) A.逐渐变大,像距不变 B.逐渐变大,像距变小 C.大小不变,像距不变 D.大小不变,像距变小
|
6. 难度:简单 | |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把一个物体放在该透镜正前方20cm处,则透镜成( ) A.倒立、缩小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等大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
7. 难度:简单 | |
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是由于酒精和水银的( )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熔点不同 D.密度不同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玩偶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
9. 难度:简单 | |
水平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烧杯,烧杯里都装有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浸没在三个烧杯的水中,三个烧杯的水面恰好相平(水均未溢出)。已知金属的密度(ρ铜>ρ铁>ρ铝),则三个烧杯里装水多少的情况是( ) A.三个烧杯一样多 B.放铝块的烧杯最多 C.放铁块的烧杯最多 D.放铜块的烧杯最多
|
10.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已承接到了与烛焰等大的像。若此时蜡烛不动,把透镜向蜡烛移近一些,再将光屏向透镜移近一些,则光屏上承接到的成像情况是( )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等大的像 D.不可能承接到像
|
11. 难度:中等 | |
现有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种金属,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且ρ甲>ρ乙。现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将这两种金属混合成合金(假设混合前、后的总体积不变),要求合金的密度为 。则所得合金的最大质量为( ) A.(1+)m B.(1+)m C.(2-)m D.2(-1)m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不同材料的选择,主要从密度的角度来考虑的是( ) A.用特制浓度的盐水鉴别种子 B.用铝合金制作飞机的外壳 C.用氟利昂做冰箱的制冷剂 D.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
13. 难度:中等 | |
在试管中放少量的碘,塞紧塞子。过一会儿,看到试管内出现少许紫色的碘蒸气。把试管放进热水中,很快紫色的蒸气充满整个试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立即放入冷水中,发现紫色蒸气消失,试管壁出现紫色碘颗粒,冷水的温度略微上升。从该实验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试管中碘先升华后凝华 B.常温下碘不能升华 C.温度越高碘升华越快 D.冷水温度升高,一定是碘蒸气凝华放热
|
14. 难度:简单 | |
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找到了烛焰的像。现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再将光屏移动s2的距离后,在光屏上又找到了烛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的像一定会变大 B.光屏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 C.光屏和蜡烛移动的方向一定相同 D.光屏、蜡烛移动的距离s2和s1可能相等
|
15. 难度:简单 | |
弹奏古琴时,悠扬的琴声是琴弦___________产生的;某同学正在骑自行车,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
16. 难度:简单 | |
从冰柜里刚拿出的雪糕很容易“粘”舌头,这是________现象;雪糕上的“白霜”是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7. 难度:简单 | |
超声导盲仪可以探测路上障碍,这属于利用声波传递______;超声波清洗机可以清洗眼镜,这属于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__。(均填“能量”或“信息”)
|
18. 难度:简单 | |
清晨,人们看到的“太阳”是真是太阳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穿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__现象。
|
1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
20.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热水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温度计的放置如图所示,则存在的问题是温度计的_________,此时测得的温度值是________的(填“准确”、“偏高”或“偏低”)。
|
21.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_______越好(填“薄”或“厚”),这样可以减小测量像距的偏差。
|
22. 难度:简单 | |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某人的眼睛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应佩戴________镜矫正。
|
23. 难度:简单 | |
小明调节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楚的画面。这时,教室后排的同学请他将屏幕上的画面调得再大一些,则小明的操作应当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
24. 难度:中等 | |
请在图中画出两条人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使太阳光水平反射隧道内。求作: (1)画出平面镜; (________) (2)求出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度数_______。
|
26. 难度:中等 | |
某汽车钢质外壳的质量是237kg,钢的密度为7.9×103kg/ m3。某科研小组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2~5倍的聚丙烯塑料,其密度仅为1.1×103kg/ m3,可以替代钢做汽车的外壳。求: (1)汽车钢质外壳的体积是多少m³? (2)用聚丙烯塑料做汽车外壳,外壳的质量是多少kg? (3)替代后,汽车外壳的质量减少了多少kg?
|
27. 难度:中等 | |
某高速列车从大连出发驶往哈尔滨,途经沈阳。列车从大连到沈阳的速度为200km/h,行驶时间为2h。列车从沈阳到哈尔滨的速度为190km/h,行驶的路程为570km,不计列车在途经站台时所受的影响。求: (1)列车从大连到沈阳的行驶路程是多少km? (2)列车从沈阳到哈尔滨的行驶时间是多少h? (3)列车从大连到哈尔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2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某冰块夹杂着一个石块,沉没在柱形容器的水底。其中冰的质量是45g,石块的质量是12g,冰块的总体积是56cm3,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冰的密度为0.9×103kg/ m3,水的密度为1.0×103kg/ m3,求: (1)冰块中冰的体积是多少cm³? (2)石块的密度是多少g/cm³?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容器中的水面下降多少cm?
|
29. 难度:简单 | |
生活中,人们常把水盆浸在大锅里的水中(盆与锅底不接触),再用灶火对大锅的锅底加热,来烹制盆里的食物,如图所示。加热后发现:大锅里的水能沸腾,而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请你解释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
|
30. 难度:简单 | |
北方的冬天,当天气格外寒冷时,农民通常会在菜窖的地面上多放几桶水。这样即使把菜放在窖内的高处,如图所示,菜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被冻坏。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
31.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 (2)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冰块的试管 (3)温度计放置在冰块中的要求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要用搅拌器不时地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 (5)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________) (6)由图象可得出:冰熔化时,冰的温度__________; (7)该实验中,如果冰熔化的时间过短,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小文同学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以及足量的水。 (1)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处。你认为他在调节螺母前,还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 (2)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cm³; (3)小文同学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请你将缺少的项目填写完整。
(_________) (4)完成该实验后,小文同学又分别选择了盐水和酒精,重复做了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
33. 难度:中等 | |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后,接着又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都与光具座的轨道_____。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 (3)在组装器材时,如果没有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这三者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则实验中______。(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烛焰经凸透镜不能成像 B.光屏接收到的像不清楚 C.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两侧 D.光屏可能接收不到像 (4)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某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找到像。但蜡烛所放的位置不能离焦点太近,原因是__________。 (5)另一个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时,将蜡烛换成了“F”形LED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与蜡烛相比,“F”形LED灯除了可以使像变得更亮、更清楚以外,还有哪些优点?请你再分析出其中的两条优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