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容易产生误差 B.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C. 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人们都无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D.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使误差减小
|
2. 难度:简单 | |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B.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D.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
3. 难度:中等 |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5.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影 B.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 C.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D.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像变浅了
|
6.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C.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 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没有利用蒸发吸热这一特性的是 A.给发烧病人擦酒精 B.夏天傍晚在屋顶上洒水 C.把衣服晾在有阳光的地方晒 D.狗在热的时候不停的伸舌头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A. B. C. D.
|
9.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
10. 难度:简单 | |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成之一,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 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 D.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
1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B>ρA>ρ水 B.ρB>ρA>ρ水 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
|
12. 难度:简单 | |
小明同学阅读了如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
13. 难度:简单 | |
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所得的测量结果是9.55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八年级期末物理考试的时间为90min=_____h。
|
14. 难度:简单 | |
在通常情况下,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有关,不同的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在装满水的较长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_____次响声。此外,声音传播的速度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也_____。
|
15. 难度:简单 | |
下面两个成语能反映出不同的光知识,镜花水月实质是光的_____;立竿见影实质是光的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当物体距离凸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cm;如果用一张硬纸板遮挡住凸透镜面的任意一半,光屏上得到像是_____(选填:“仍然明亮的完整像”、“已经变暗的完整像”、“已经变暗的残缺像”)。
|
17. 难度:简单 | |
某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去测量体温为37℃和39℃的A、B两人的体温,则测量得到A的体温可能是_____℃,B的体温可能是_____℃。
|
18. 难度:简单 | |
寒冷的冬天池塘里的水总是先从_______(选填:“水面”或“水底”)开始凝固而结成冰的,凝固过程水需要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者“放出”)。
|
19. 难度:简单 | |
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其单位读作_____。一瓶酒精如果倒掉一半,则剩下酒精的密度是_____。
|
20. 难度:简单 | |
家庭中常用的木筷和不锈钢汤匙,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都为300g的实心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浸没在这三杯水中(水均未溢出),已知,则水面最高的是____块。
|
21. 难度:简单 | |
(1)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_____; (2)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则M是一块小的平面镜。 (1)图甲实验的第一步需要改变_____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移动方向,并分别测出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和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2)在第二步中,小明将纸面F折向后出现了如图乙的情景,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入射光线与_____共在同一平面内; (3)实验中,若用另一支激光笔沿反射光线照射,发现光线可从之前的入射光方向射出,这说明光路是_____的。
|
23. 难度:中等 | |
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保持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中心在_____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 (3)实验(2)中,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小明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波是 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的熔点是______℃.
|
25. 难度:困难 | |||||||||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浓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
26. 难度:简单 | |
(1)闪电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得多;如果某次闪电后经过3s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人耳的距离为多少m? (2)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目。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对相距7500m的潜艇B发出声波探测,则潜艇A多少时间能接收到回声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
27. 难度:简单 | |
张鹏想用矿泉水瓶装酱油,他找来一矿泉水瓶,观察到包装上标的“净装550g ”的字样。请你帮他算一算: (1)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是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克酱油?(ρ矿泉水=1.0×103kg/m3 ,ρ酱油=1.1×103kg/m3)
|
28.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种木块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2,若把甲木块截去一半,乙木块截去四分之一,求: (1)甲乙两木块的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 (2)甲乙两木块的剩余部分质量之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