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s。
|
2. 难度:简单 | |
2018年11月6日的珠海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Y-20一飞冲天,万众瞩目。飞机起飞后,以座舱内的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飞机下降时,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__运动的(选填“向上”或“向下”)。
|
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就越有力而低沉。甲、乙两曲线分别是科考船声呐系统收集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蓝鲸叫声的音调比海豚_____(选填“高”或“低”),蓝鲸叫声的响度比海豚_____(选填“大”或“小”),
|
4. 难度:简单 | |
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能够传声。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 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在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 首奖,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她回忆当年带领课题小组实验尝试加热青蒿水溶液使其沸腾,从 而去除水份以提取药物,做了大量实验但并没有发现有效结果.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 下,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乙醚提取.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乙醚溶液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1)青蒿素的提取是利用乙醚的____________ (选填“熔点”或“沸点”)较低. (2)我们可以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 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慢慢消失,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填物态 变化名称);然后反向推动活塞,观察到慢慢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_方法 可以使气体液化.
|
6. 难度:简单 | |
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中,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本场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提示语,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__反射的缘故。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一个身高1.6m的同学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镜面相距____m。当人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5米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8. 难度:中等 | |
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需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
9. 难度:中等 | |
每一个物理量都表示一定的物理意义。如:速度是表示_________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_________的物理量,质量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密度是表示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________的物理量。
|
10. 难度:简单 | |
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对于同一物体,即使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所选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四个速度的数值中,速度最快的是( ) A.600m/min B.54km/h C.10m/s D.400cm/s
|
12. 难度:简单 |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能听出笛声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海巡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
14. 难度:简单 | |
许昌冬天的早晨,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 ) A.5℃ B.20℃ C.30℃ D.40℃
|
15. 难度:简单 | |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向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
17.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壁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像是倒立的 B.像是缩小的 C.像是实像 D.像比灯丝暗
|
18. 难度:简单 | |
关于光的色散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发生色散
|
19. 难度:中等 | |
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9cm C.13cm D.17cm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光学器材中,成像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放大镜与照相机 B.投影仪与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与摄像机 D.近视眼镜与放大镜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变大 B.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没变 C.“玉兔号”月球车从地球到月球后,质量变小 D.1kg铁比2kg棉花质量小
|
22. 难度:简单 | |
如图,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光路图。 (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在画光路图时,为了减小作图误差,凸透镜可用图甲表示,O点是光心,F为其焦点。请根据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在下图中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杨老师上课时拿了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水晶球看远处的建筑物成的倒立像(如图1所示),引起同学们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为此让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各一个,火柴盒: (1)小王同学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透镜进行实验(选填“甲”或“乙”); (2)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在光屏上呈现的烛焰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骤应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是小王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4)同组的小李同学有点儿调皮。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后,小李同学用白纸把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了,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选填“变得不完整”、“仍然完整且无其它变化”或“仍然完整但亮度变弱”); (5)实验后,同组的小张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到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该同学所带的眼镜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
25. 难度:中等 | |
小丁同学旅游时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美丽的雨花石,她测量雨花石密度的实验操作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1)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测量时应将______(选填“石块”或“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内; (2)若加减砝码的方式不能使天平平衡,则应该调节________________; (3)天平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g; (4)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内水面高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5)本实验中系着石块的线会使测量的密度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大”、“于”或“相等”); (6)完成上述测量后,他还想测量手边的一瓶牛奶的密度。但是不小心把量筒打破了,于是他又找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物理量ρ水,求出该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_。
|
26.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为了测量空气的温度,用步枪在距离绝壁605米远处的位置开枪,用仪表测得从枪响到听到回声的时间为3.5s,那么当时空气的温度大约是多少?(空气中不同温度下的声速如表所示)
|
27. 难度:中等 | |
今年的稻谷丰收了,小红想测算谷子的多少。她测量家中长方体粮仓的内径是长3m、宽2.5m,平整地装了2m深谷子。她找到一个10L塑料水桶,装一满桶谷子,测得谷子质量为13.4kg。求: (1)小红所测稻谷的密度; (2)小红家仓中的稻谷大约是少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