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2. 难度:简单 | |
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g B.丹江口市冬天最低气温约为﹣30℃ C.蜗牛爬行的速度约0.5m/s 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 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 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
4. 难度:简单 | |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 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 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6. 难度:简单 | |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皮肤上擦酒精后变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从皮肤吸热所致 B.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 C.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由于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室温 D.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
7. 难度:中等 | |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 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 m B.整个20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 C.物体在0~5 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内的速度大 D.物体在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9. 难度:简单 | |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积为 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
11. 难度:简单 | |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内容: (1)悠扬的笛声是________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
|
12. 难度:简单 | |
陈帅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止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cm,他距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________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
|
13. 难度:简单 | |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_而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___热;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_______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____m.
|
15. 难度:简单 | |
2019年5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如图所示是会场中展示的“5G远程驾驶”,三个大屏幕分别显示多个视角及车速等信息。屏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被控制的汽车上装有摄像头,其中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_____(填“凸”或“凹”)透镜,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_____(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同。
|
16. 难度:简单 | |
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8lg,体积30cm3,b的质量54g,体积25cm3.如果其中有一个球是实心的,有一个是空心的.那么,这个实心球应该是_____(选填“a”或“b”),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kg/m3.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c,体积为50cm3,给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后球的总质量为118g,则该空心球的质量为_____g.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____)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 ,测得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体温计示数为_______℃。
|
1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由钢尺__________产生的,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_________发生改变。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_越大。
|
20. 难度:简单 | |
陈帅和实验小组成员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中,老师发现他们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陈帅观察到水中气泡如图乙所示时,水____(填“没有沸腾”或“已经沸腾”); (3)陈帅观察到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撤去酒精灯后,他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
|
21.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上;图中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它应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与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的相同;为模拟近视眼,可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少许。
|
22. 难度:简单 | |
陈帅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陈帅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陈帅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或“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
23. 难度:简单 | |
学完质量和密度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 (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______移至零刻度处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们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天平平衡后,他们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B.将待测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倒出到量筒的这部分油的体积; 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55.8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出到量筒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_________g,体积是_________cm3; (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该油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
24. 难度:简单 | |
小明坐在一列从十堰开往汉口的高速列车上,看到窗外的景色十分美丽很开心。他想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测量乘坐列车的速度。在路上列车正要匀速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2400m,小明坐在车上从上桥到离开桥,所用的时间是30s。则∶ (1)则动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2)已知车长200m,则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为多少? (3)列车全部在桥上运动的时间为多少?
|
25. 难度:中等 | |
燃烧1L(即10-3m3)的汽油,会产生约2.4kg的二氧化碳,因此,我们感受到燃油汽车为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关注它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设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求: (1)1L汽油的质量; (2)东风某型号油罐车额定满载质量为7t,若装满汽油,该车油罐内汽油的体积; (3)7t的汽油全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