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D. 人步行速度约4km/h
|
2.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英国的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的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关于啄木鸟驮着黄鼠狼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 B. 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黄鼠狼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和啄木鸟都是静止的
|
3. 难度:中等 | |
“十一”国庆放假,小雅乘坐的某列车出去游玩,列车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9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40s,则火车的长度是( ) A.150m B.200m C.250m D.300m
|
4.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3s时甲在乙的前方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时,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 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 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
8. 难度:简单 | |
小明同学用8个相同的水瓶演奏了一首音乐。他在这8个相同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从左到右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Do re mi……的声音来。演奏时,声音的发声体是( ) A. 瓶子和水 B. 空气柱 C. 水柱 D. 敲击棒
|
9. 难度:简单 | |
据网上消息,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温度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一只可爱的小狗就因为用舌头舔地上的井盖,被粘住了,动弹不得,如图所示。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 水凝固时放热 B. 水汽化时吸热 C.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
10. 难度:中等 | |
夏天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干燥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 A.液化现象 B.汽化现象 C.熔化现象 D.升华现象
|
11.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改变下列哪个因索时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 A. 孔的形状 B. 物体的大小 C. 物体到孔的距离 D. 像到孔的距离
|
12. 难度:简单 | |||||||
下表所列的是各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时氢是固态 B.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
|
13. 难度:简单 | |
(营口中考)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 m/s,合____km/h.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 600 km,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___h.
|
14. 难度:简单 | |
广场舞的音乐声是山音箱中纸盆的_____产生,经_____传播到人耳,若音量过大,则影响周围居民,因此可采用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收信号的减噪举措,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噪声过大,还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
|
15. 难度:简单 | |
狗的汗腺在舌头上,烈日下狗伸出舌头快速喘气,加快了汗水表面的_____,使汗水蒸发加快,蒸发是_____过程,使狗感到凉快。
|
16. 难度:简单 | |
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 “干冰”投撒到云层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干冰”_________固态的冰(填是/不是); (2)实施人工降雨时,“干冰”__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成小水滴或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7. 难度:简单 | |
《流浪地球》是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热。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人站在路灯下,请画出人在地面上的影子的范围. (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经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 (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阅读短文《会拐弯的声音》,回答问题。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 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得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1)声音喜欢选择从温度较_____的地方走; (2)人在50km处比100km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_____一些,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离爆炸点100km处的人听到爆炸声需要___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生活在离火车道较近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_____,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
21. 难度:简单 | |
小刚发现天气较冷的季节,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有时是一层小水珠,有时是一层冰花。请简要回答水珠和冰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
22. 难度:简单 | |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由图乙可知,冰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如图所示,这种加热方式为_________,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把正在熔化的冰移至0℃的房间,冰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熔化。
|
2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垂直于镜面。 (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入射时,在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 (3)他让一束光线沿着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人射光线而言,______光线是唯一的。
|
24. 难度:中等 | |
小宇用如图a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的大小及上升情况,如图b、c所示,还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加热且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到液面破裂开来,气泡中主要是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3)撤去酒精灯后水继续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25. 难度:中等 | |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2)如图乙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雨同学探究了音调与频率的关关系后,继续利用刻度尺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请你帮他完成实验: 主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 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 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 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