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观察图中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甲、乙、丙不同的物理量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
2. 难度:简单 | |
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 ( )
A.液化 上飘 B.汽化 上飘 C.液化 下落 D.汽化 下落
|
3. 难度:简单 | |
如图的四幅图中,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
4. 难度:简单 | |
按压桌面会使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如图所示,如果在桌面上架一支激光笔,激光照射到远处墙上的光点就会发生较大的偏移,从而反映出桌面的形变,下列测量工具中设计思想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是( )
A.刻度尺 B.超声波测距仪 C.液体温度计 D.弹簧测力计
|
5. 难度:简单 | |
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自行车和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6. 难度:中等 | |||||||||||||||
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实验中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出了多组数据,并记录下表中,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分析判断出他们实验时所使用的电路图可能是( ).
A. C.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电流表内部构造图。多匝金属线圈悬置在磁体的两极间,线圈与一根指针相连,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它受力转动带动指针偏转,便可显出电流的大小。图中与这一过程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
8. 难度:中等 | |
小强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按下图连接好了电路,闭合开关S后,观察实验,两灯均不发光.为检测出电路故障,他做了以下操作:将电压表接到b、c两点,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将电压表接到a、b两点,观察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L2断路 B.灯L2短路 C.电流表烧坏了 D.灯L1断路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在与蹦床面接触后弹起的过程中,不计所有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动员与蹦床分离前,运动员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B.在运动员与蹦床分离时,运动员的动能为零 C.运动员离开蹦床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受到了惯性 D.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运动员受力平衡
|
10. 难度:简单 | |
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A.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约为1.5N B.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W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Ω
|
1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6.5cm<f<11.5cm C.如果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D.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呈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
12.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密度计放在水中,待密度计平稳后,水面在A处,放在另一种液体中,液面在B处,AB两刻度之间的距离为该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已知水的密度为ρ1。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ρ2。玻璃管有刻度处的横截面积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1<ρ2 B.ρ1>ρ2 C.A、B两刻度之间的距离 D.若AB刻度中间位置为C,则C刻度处对应密度为
|
13. 难度:困难 | |
如图甲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为定值电阻。a、b为滑动变阻器R2的两个端点,c为中点。滑片P从中点c滑到最右端b的过程中,电流从Ic变到Ib,且R1的功率变化了0.5W,电压表的示数U随R2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则在整个过程中( )
A.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A B.电流表示数之Ib∶Ic=1∶2 C.R1阻值为10Ω D.电路总功率变化了0.6W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小丽用气球在头发上蹭几下,头发就随着气球飘起来,这表明摩擦后头发和气球带上了____ (选填 “同种”或“异种”)电荷;经检验气球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说明___ ( 选填“气球”或“头发”)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
15. 难度:中等 | |
一辆重型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200 kW,速度72 km/h。汽车行驶2h,发动机做的功是_____,卡车的牵引力是_____。
|
16. 难度:困难 | |
一个“220V 800W”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Ω;假如电路中的电压降低到110V,电阻丝的电阻不变,这时电炉实际的电功率为_____W。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3~6s木箱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6~9s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_____。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R2是滑动变阻器,工作过程中浮标通过杠杆带动金属片从R2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当向油箱中加油时,R2两端的电压会________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油量表的刻度反映出油箱内油量的多少:若电路的电阻R1损坏,维修人员替换时误用了一个较大的电阻,则会导致油量表的测量结果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20. 难度:中等 | |
小红在探究“家用电器实际功率”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以家里的电热壶为观察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实践活动中使用电能表的参数为1000 revs/(kW·h)。关闭家里的其它用电器,只让电热壶工作,已知c水=4.2×103J/(kg·℃),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用电热壶把1.2 L初温是20℃的水加热到70℃,求水吸收的热量; (2)在这段时间电能表的铝盘转动了100 revs,求此电热壶烧水的效率。
|
21. 难度:中等 | |
某实验小组测某种液体密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方案一: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1: ④根据测得的数据算出该液体密度。 方案二:①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3=50g; ②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4: ④根据测得的数据算出该液体密度。
(1)实验原理:_________; (2)按方案______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如图为方案二的实验数据,请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方案二中的所有实验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填入表格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0N,小强用60 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0 N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4m。求: (1)此过程中的额外功: (2)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
23. 难度:中等 | |||||||||||||||||||
学们用以下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表(0~0.6 A,0~3 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30Ω各一个)、滑动变阻器(0~50Ω)、电源(6V)、开关和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电压表、电流表均选小量程) (______)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____和_____; (3)小强做此实验时,在电流表使用无误的情况下,收集测量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小强的五次实验操作中有一次是错误的,请你对小强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你发现第____次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绘制出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 (______)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现有电压为U=8V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量程为0~3V的电压表,三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1(5Ω)、R2(10Ω)、R3(100Ω),开关及导线若干。请合理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出约为20Ω的未知电阻Rx的阻值。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写出待测电阻Rx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
25. 难度:困难 | |
在底面积为S的薄壁柱形大容器中注入少量的水,再将一高为h、内底面积为S1。外底面积为S2的薄底柱形小容器放入大容器中,小容器与大容器底刚好接触且不挤压,测得此时大容器中水深为h0(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小容器一直保持竖直状态,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此时小容器受力示意图; (2)求小容器放入大容器之前,大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3)向小容器中注满水后,若使小容器对大容器底的压力最小,求应再向大容器中至少注入的水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