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填写(6分)

(1)_______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扬子江头杨柳春,_______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咏煤炭》中的“_______              ,_______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异曲同工之妙。

(4)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的势头。(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形容。)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位传统士大夫眼中的“仁人之心”和高深人格,而它正是传承与发扬了孟子的:“_______              ,______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6)静坐常思己过,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项是(    )(2分)

A.开/偏    日积月计    请/驰

B.田概     逗/担    维/

C.低/天兵天    外妖娆/安守己    用

D.午/晴    勉大    精竭虑/肆无忌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有例可援   遍稽群藉     鳞次栉比    如坐针毡  

B沧海横流   周道如底     引颈受戳    吹毛求疵   

C影影绰绰   顶礼模拜     星临万户    不求甚解  

D睡眼惺松   断壁残垣     怀古伤今    乐此不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C.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B.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C.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D.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2分)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在明星效应的冲突时,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新周刊》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这种观点一出现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请你参加下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6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

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所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⑴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1分)

⑵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分)

⑶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不超过150字)(2分)

                                                                              

                                                                   

(4)活动中,面对一些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也会油然而生喜悦之情,请写几句话表达一下你的心情,并在你的表述中恰当使用下面两句诗中任意一句。(2分)

(1)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12分)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3分)            

2..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达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3..“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3分)

4.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3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二)阅读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友谊》,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要我们珍爱。

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友情这棵树上只结一个果子,叫做信任。红苹果只留给灌溉果树的人品尝。别的人摘下来尝一口,很可能酸倒了牙。

友谊之链不可继承,不可转让,不可贴上封条保存起来而不腐烂,不可冷冻在冰箱里永远新鲜。

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诉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惟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礼物分两种,一种是实用的,一种是象征性的。

我喜欢送实用的礼物。

不单是因为它可为朋友提供立等可取的服务功能,更因为我的利己考虑。

此刻我们是朋友,十年以后不一定是朋友。

就算你耿耿忠心,对方也许早已淡忘。

速朽的礼物,既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善意,又给予朋友可果腹可悦目可哈哈一笑或是凝神端祥的价值,虽是一次性的,也留下美好的瞬间,我心足矣。

象征久远意义的礼物,若是人家不珍惜这份友谊了,留着就是尴尬。或丢或毁,都是物件的悲哀,我的心在远处也会颤抖。

若是给自己的礼物,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好。比如一块石子一片树叶,在别人眼里那样普通,其中的美妙含义只有自己知晓。

电话簿是一个储存朋友的魔盒,假如我遇到困难,就要向他们发出求救信号。

一种畏惧孤独的潜意识,像冬眠的虫子蛰伏在心灵的旮旯。人生一世,消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朋友。虽然我有时会几天不同任何朋友联络,但我知道自己牢牢地粘附于友谊网络之中。

利害关系,实在是交友的大敌。我不相信有永久的利益,我更珍视患难与共的友谊。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有改动)

1..总结选文内容,你认为友谊的“准则”有哪些?(2分)

2..①作者爱给朋友送“速朽”的礼物。你能否推断出“速朽”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②作者为何爱给朋友送“速朽”的礼物?(2分)

                                                                          

3..作者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分)

                                                                           

4..著名政治家邱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根本的利益。”毕淑敏说:“我不相信有永久的利益,我更珍视患难与共的友谊。”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观点的?请说明理由(3分)(不少于80个字)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三)神奇的中国木构架  阮仪三(6分)

中国的古代建筑,几千年来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用木柱、木梁、木屋架来搭建成遮雨避风防日晒的房屋。小到每家每户的住房,大到皇帝的宫殿楼阁,甚至高塔,都是完全用木头建造的。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取材很容易。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这块地方是多地震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地震一来,山崩地裂,人们无法抗拒,石头、砖块叠起的建筑,以前还没有发明水泥能牢固的把这些散块的材料凝结在一起,地震一震全都震垮了。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从血的经验中,创造出这种木构体系的建筑。

木材是建筑材料中较为轻巧的,木材也富有弹性,又便于加工。用木材做成的柱、梁、屋架的构架结合,都是在木材本身上开挖槽孔,做出榫头,用卯榫相互连接。古代许多木结构房屋一根铁钉也不用的。这种卯榫结构的样式,早在六千年前的浙江宁波河姆渡就有了。用木材用卯榫搭建的房屋是一个整体,非常牢固,从结构体系上说却是柔性的,而不是刚性的,因为所有的构件的节点都是绞结的,就像人的关节,可以允许小的活动的。一些大型建筑,柱顶上支撑着一个大屋顶,而这些屋顶的支点都是落在一个个斗拱上,这些斗拱也是用一块块木头做成特殊的构件,巧妙的搭接在一起,托住了巨大厚重的屋顶。发生地震时,这些木构架的柱子和梁架,柱头的斗拱就充分发挥出柔性的作用,可以减弱或抵抗地震的震波。古代传下来的谚语说:“墙倒柱不倒,房塌屋不塌”,就科学地说明了这些道理。

天津蓟县独东寺观音阁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了,经历了多次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它岿然不动,只有墙体有些裂缝。山西应县木塔也经历了多次地震,依然完好的耸立着,木塔下面几层的承重的木构件经多年的重压都已经变了型,但整个构架还是保持着原本的姿态。1995年丽江申报世界遗产,当年11月报出,1996年3月4日,丽江发生7级大地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打电话来询问准备取消这个申请,因为里氏7级是严重破坏性地震,他们估计丽江可能震得一塌糊涂了。但是,丽江全是中国传统木结构房屋,木柱梁、木屋架,房屋一排排相互连着,屋顶上都铺的瓦片,地震一来瓦就会有响声,人就得了警报就可以逃避,最重要的是木结构,能抗震,就没有发生毁灭性的破坏。当天我打电话问丽江的同志,我问他们房屋塌了没有,他说塌了,我问什么房子塌了,他说“你们批评的那幢难看的教师进修学院五层楼塌了,供销社的四层楼也塌了”。我又问“老百姓的老房子塌了没有?”“没塌,掉的满街都是瓦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了专家去观察,丽江依然保持了它昔日的风采,当年一举通过与平遥,苏州园林一起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传下的木结构的精华庇护了我们中国人民几千年,我们现在应该很好珍惜这份珍贵的遗产,虽然木材不像过去多了,但要研究,去继承这种科学技术,不要使它消失。                                           

                               ——选自《建筑工人》(2007.5)(有删改)

1..中国的古代建筑之所以在几千年来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是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2分)

2..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最重要的是木结构,能抗震,就没有发生毁灭性的破坏。

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天津观音阁、山西木塔、丽江古城的木结构房屋等建筑能够抗震的原理是什么?(2分)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第19 一23 题。(10分)

     【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 庄于·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2分)

(1)秋水至                   (2)河伯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           (4)亦去害马者而已矣            

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河伯始旋面目   (2)亦去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而叹曰   (2)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自喜     (2)曰:“。”

D、(1)于焉           (2)进亦忧,退亦忧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2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2分)

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2分)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写作表达(40分)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二:在水族大家族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螃蟹是横着走路,河虾是倒着走路,这种怪异的走路姿势引起了其它鱼类的非议。

身体矫健的银鱼大声地嘲笑说:“螃蟹真笨呀,横着走路遇到障碍物不就过不去了吗?”

聪明的章鱼讥讽道:“河虾更蠢,向前走路多顺啊,可它偏偏倒着走,这岂不是给自己的行动造成不便嘛。”

螃蟹和河虾听了传言只是浅浅一笑。它们心里明白,选择什么样的前进方式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的。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