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届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妖(ráo)   静(jì)   禁(gù)   豁然开朗    

B风(shāo) 暗(yōu)  喧(rǎng)  再接再励

C留(zhì)  胧(méng) 哑(yin)  走头无路

D褓(qiang) 望(nín)  静(mì)  温声细语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将下面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2分)

①以色列在新的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

②海湾四国提出严禁以色列这一做法的报告。

③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海湾四国的报告。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①④⑥②③⑤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濛濛细雨中的甘棠湖,宛若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校运会上,我班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语文之旅”综合性学习开始了,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6分)

【对联欣赏】下面是一副励志对联,欣赏后回答有关问题。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对联强调的一个字是:  。(1分)

(2)这副对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2分)

【一显身手】

(3)如果有外国朋友问你:“什么是端午节?”请你用汉语向他作出说明。(不得超过50

个字)(3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

⑴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

⑶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巧笑东邻女伴,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高洁、坚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不少诗歌中均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中,作者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诗句来表达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而《观刈麦》中也有表达刈麦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1.、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①发:              ②为________________③明日: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2分)

5..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2分)

 

八、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②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⑤飞舟?

【注释】①橘子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②舸:大船,这里指船只。③同学小年:毛泽东918于1913至1918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④遒:强劲有力。⑤ 遏:阻止。

【题解】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锡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着首词就是离长沙时所作。

1.、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分)

2.、在《沁园春 雪》中,一个“望”和一个“惜”字各通领了上下阕,在本词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他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萧杀凄凉、清冷惨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本词中,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试对此词写景语言作简要分析。(2分)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 A:        B: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短语运用的妙处。(2分)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3.、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2分)

4.、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3分)

5.、第⑩⑾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6.、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7.、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3分)

“中国母亲”颁奖词:                                                        

 

十、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写作(40分)

山花烂漫,流水淙淙,星光闪烁,细雨蒙蒙……大自然中的景物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或人生的启迪。本单元的几首诗歌,均从大自然中采撷美妙的景物,弹奏出生动的乐章,抒写出诗人心中的情致,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共鸣。下面,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将你对大自然的某种感怀诉诸笔端。

要求:文从字顺,情感真挚,题目自拟,六百字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