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届度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是2011年5月22日《黑龙江晨报》刊登的一则新闻,阅读后完成小题。(12分)

中铝青海分公司惩罚跳槽员工

丈夫辞职后

16名妻子被安排扫地

据新华社电 因为丈夫的调离或辞职,今年4月底,16名同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不同岗位工作的妻子,被集中调离到公司清扫队工作。她们当中大部分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有的是企业“科技明星”、高级工程师等。

1.这则新闻标题有明显语病,请加以改正(或分析语病原因)。(2分)

                                                                           

                                                                            

2.请用一句话评论企业的这种行为。(2分)

                                                                              

3.下面是一组从有关报刊杂志中选出来的文章标题,其中有的有错别字,有的有语病。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1)李娟 贫脊仍可美丽   (《南方人物周刊》)

(2)事非经过方知难 (《语文月刊》)

(3)让劳模精神永远漂扬——写在800名劳模北戴河休养之时(《光明日报》)

(4)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把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学习时报》)

①任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句,改正:                                                        

    句,改正:                                                        

②结合《新人文读本》中“热爱汉字,关爱母语”有关文章的阅读,针对上述媒体大量存在错别字、病句的现象,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人在评论《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时说:祥子最后堕落了,由人变成了“鬼”。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个观点。(3分)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2.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纱》)

4.从流飘荡,                        。(吴均《与朱元思书》)

5.《桃花源记》中“                                        ”描写了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6.面对未来,我们激情满怀,不由得想起李白《行路难》中的“               

                      。”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率疲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①殊俗: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②瓮牖绳枢:极言陈涉出身贫寒。③甿隶:指出身微贱。④山东:即原六国之地。⑤曩时:以往。⑥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必须停顿之处)。(4分)

①上 使 外 将 兵

②则 不 可 同 年 而 语 矣

2.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 天大雨(    )      ②今以吾众 (    )

③ 始皇没 (     )       ④斩木为(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吴广以为然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甲】文中陈胜说,“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乙】文能证明这句话的句子是“                                                                  ”(2分)

5.从【甲】文看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乙】文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是“                           ”。(4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4分)     

从军行

【唐】陈羽

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①【注】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1.简要分析诗歌一、二两句表现的环境特点。(2分)

                                                                    

                                                                        

2.“直上”二字刻画从军将士是怎样的精神风貌?(2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小题。(12分)

①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②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③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④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⑤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⑥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⑦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⑧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⑨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⑩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11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12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13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14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1.选段中“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4分)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父亲”去跟船长打听情况时,“母亲”会想些什么?请用第一人称来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4分)

                                                                      

                                                                      

                                                                      

3.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这些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4分)

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

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只问结果,莫论如果

马德

①这个世界,有一个曼妙而落寞的借口,叫如果。

②失败者在如果中可以打捞到成功的倒影,后悔者在如果中可以回看见当初的烟云。但,最终是倒影,最终是烟云,结果已冷冷地摆在那里。一阵时光的风吹来,倒影碎了,烟云散了,如果,这个只会假设的家伙,只好寂然逝灭。

③如果,是一个虚弱的连词,它不具备征服世界的力量,它只会流转在失意者的唇齿间,聊以抚慰受伤的内心。

④是的,这个世界不相信如果。若有本领,就放马过来,用事实,用结果来说话。“成王败寇”,历史的墨迹里,不会容留下如果。它,只是失败者的温柔乡,落魄的人,以此来营造胜利的幻梦。

⑤拿如果来说事,不过是痛苦的挣扎,是凄凉的自嘲,是无奈的解脱。

⑥在人生的谈判桌上,结果不会与如果平起平坐,也永远不会与如果对话。与结果相比,如果,怯怯的,像个下人,它原本就不具备和主人谈判的资格。

⑦这是个只膜拜与尊崇结果的世界,结果就是一切,结果,也说明着一切。哪怕,你的过程是多么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都没有人愿意去关注,更遑论,会有人怜悯你,迁就你,为你设计一个叫“如果”的美丽台阶,让你从容去下。

所以,直面人生吧,只问结果,不论如果。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每一刻,都不让如果成为安妥心灵的道具。因为,没有谁肯为假设去买单,哪怕是你自己。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你要学会只对结果负责,而且,你只能对结果负责。

⑨如果,是水中月,是镜中花,小小弱弱的它,又如何能载得动,这人世的许多成败、爱恨与悲愁呢?

⑩不论也罢。

1.文中的“如果”指的是什么?(3分)

                                                                      

2.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这个世界,有一个曼妙落寞的借口,叫如果。

                                                                      

                                                                      

                                                                      

3.如果将文中划线句的句之间的顺序做出下面的改动,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4分)

因为,没有谁肯为假设去买单,哪怕是你自己。所以,直面人生吧,只问结果,不论如果。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每一刻,都不让如果成为安妥心灵的道具。

                                                                      

                                                                      

                                                                      

4.请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4分)

(1)文中的哪一句话你最喜欢?说说你喜欢理由。

                                                                      

                                                                      

                                                                      

(2)文中哪一句话表达的观点你不赞同?请说说理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16分)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②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

③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

④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⑤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

⑥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⑦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⑧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⑨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⑩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过,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11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12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13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14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

15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一双留下作为家庭文物,还有的让女儿用。可是我的妻子从来没用过针线,而且家里多年来就没有了针线。妻子说,商店里多的是鞋垫,电脑画图也很好看。现在,谁还动手做这种活。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女儿在一旁附和:早已过时了。

16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们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17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外婆的心境。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

18我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

19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

20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1.外婆的针线活为什么做得好?(4分)

                                                                      

                                                                      

2.学习教材中《故乡》一文“感悟品味欣赏”的方法,就第⑩段划线句,写出你的感悟和理解。(4分)

                                                                      

                                                                      

3.阅读15~20小节,作者为什么要复制鞋垫?(4分)

                                                                      

                                                                      

                                                                      

4.说说文章最后三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请以“冬日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多角度理解题目的含义,然后选准一个角度,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