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拼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5分) 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科学和文学应该开出并dì(▲)之花。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这里你可以倾(▲)听科学家shǐ(▲)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wèi(▲)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字词中有六个错别字,请写下来,并将正确的汉字写在下面的空格里 (6分) 谈笑风生 明察秋豪 不屈不扰 多姿多彩 承前起后 眼花嘹乱 茫无崖际 轻飞曼舞 星罗旗布 窃窃私语
|
3. 难度:中等 | |
默写诗文。(12分)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5.不应有恨, 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6.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 7.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教育家孔子用“ , ”辩证地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9.朱自清《春》里描写桃、杏、梨等花等颜色时用了比喻:“红的像火,_____________,白的像雪。” 10.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日本看护妇。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B.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C.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D.伽利略曾经把自己的一些科学见解告诉他们,而他们也送给了他一个当代的亚里士多德的光荣称号。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我们成功地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但不能忘乎所以,还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 B.爸爸多年未见的老战友到了我家,他们谈笑风生,连吃饭的时间都忘记了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的真可谓栩栩如生。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3分)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在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动员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
7. 难度:中等 | |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静坐在一件十分精致的小房子里。。独守这精美的小屋和这古老而又新颖的 筒车,我无法不静坐如莲。 (1)这是被冬日的阳光镀量的色泽 (2)小房子的侧边安置着一架同样是金色的筒车 (3)因此它总是散发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和温暖 (4)小房子是金色的 A.(4)(3)(2)(1) B.(4)(1)(3)(2) C.(4)(2)(3)(1) D.(2)(3)(4)(1)
|
8. 难度:中等 | |
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2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
9. 难度:中等 | |
仔细阅读漫画,说说画的含义。(3分)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回答问题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人笔下的早春有何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诗人对早春怀有什么感情?( 2分) 3.结合语境体会“润”字的妙处?(2分)
|
11. 难度:中等 |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⑴飞漱其间( ) ⑵良多趣味( ) ⑶属引凄异( ) ⑷故渔者歌曰( ) 2.翻译句子 (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写三峡什么时候的景象?其景象有何特点?(2分) 4.从全文看,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有何作用?(2分)
|
12. 难度:中等 | |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 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第②段中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富于创造力人,认为自己有创造力。”请结合下文谈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3分) 2.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他们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讲理由。(3分) 3.第④段中划线的词“一定”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4.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作者的一个小观点,请你从读过的书中列举出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4分) 5.读了本文后,你对创造力一定有更新的认识,请根据你对创造力的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表达你独到的观点。(2分) 如果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
13. 难度:中等 | |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18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 ”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4分)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2分)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3分) 4.第⑥段的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又是什么?(6分) 第一句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文语言讲究科学准确,本文第二段中有一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请问句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14. 难度:中等 | |
读方志敏的卧室对联,按要求作文。(60分)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请在对联中选择一物,以“我的 之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