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4分)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ruì(    )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ǎo(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    )恼之泉。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é(   ) 。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为了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患措施。

B.突然,狂风和暴雨一齐倾泻下来。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国一项大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序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色的蔬菜果品)

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C.教育厅要求各样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D.“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诗文默写。(12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中边塞夜景的对偶句,体现军营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6.(2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7.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名著知识积累:(3分)

外祖母经常向上帝祈祷,把家务事从头到尾告诉上帝。我常央求她讲上帝的故事。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上文中的“我”是_______(人物),出自小说《    》,作者是___________。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充当陪客。

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大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

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还娇滴滴地在老狐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那些被老狐狸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狐狸则义无返顾,坚决果断。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最后一课(11分)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文从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分)

2.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2分)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2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小弗朗士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最后一课的意义。只是对老师的离开感到难过。

C.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是因为他即将失去工作。

D.《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文言文欣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仲永:                        ②宾客其父:                         

泯然众人矣:                    ④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父其然也

C.邑人

D.于材人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3分)

答:①、“               ”②、“              ”③、“                          ”

6.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