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昳丽yì 纳谏jiàn 谤议bàng 旗靡mí B.怫然fú 休祲jìn 缟素gǎo 徒跣xiǎn C.色挠náo 诣王zhǐ 酒酣hān 与熙xī D.提防dī 谏诤zhèng 佞臣nìng 仕途shì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4分) 门庭若市 一鼓作气 慧星袭月 白虹贯日 张袂成阴 比肩继肿 诛连九族 阿谀奉迎 挥汉成雨 自我反省 三缄其口 虎视眈眈 万古流芳 奴颜媚骨 排忧解难 从善如流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2分) A.徐公来,孰视之。 孰:“熟”的古字,仔细。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卑鄙。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逆:背逆,不顺从。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病:烦恼,没趣。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判断不当的一组是( )(2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行,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未期的鲁人左丘明所作。 C.《唐且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题目的含义是唐且胜利完成了出使任务,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 D.《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________。(3分) ⑵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
7.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代劳作题。建设节约型学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出谋献策,为此,学校决定6月份举办“建设节约型学校”征文活动。请你为校长室拟一篇“征文启事”。(6分)
|
8. 难度:中等 | |
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提示:寓意可按原文的写,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新的见解。)(6分)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 ⑴成语: (2分) ⑵寓意: (4分)
|
9. 难度:中等 | |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9—15题。(21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得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___ 2..下面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B.群臣进谏 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 令初下 D.门庭若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3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虽欲言,无可进者。 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9分)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4分) 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4分)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4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
11. 难度:中等 | |
写作(50分) 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懜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 怨过甚至哭过。但正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勇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 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 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 得成熟,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懈 地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自我…… 请以:“我______,因为我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说真话,叙真事,抒 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