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福建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ráo  (     )。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    )尽职守。

C.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    )才。

D.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  )的年老水手走去。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3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里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老百姓敢不用食物、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D、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默写填空(12分)

①、              ,枳花照驿墙。

②、无意苦争春,              

③、帘卷西风,                 

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的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

⑤、池上碧苔三四点,                                      。

⑥、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写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⑦、诗人往往借“酒”抒发感情,请写出与“酒”有关的两句诗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7分)

(1)宋江征方腊得胜后,穿着龙袍玩耍游戏的人是(       )(1分)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技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三个即可)(6分)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6分)

展望青春,我们满怀理想,渴望实现人生的价值。假如你们班准备开展有关“青春畅想”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仿照示例,在班级墙报上书写一则“青春赞语”。(2分)

示例:青春如花, 绚丽多姿                  ,             

(2)九年级是初中学习冲刺的一年,有的同学奋起直追,准备考入理想的高中,而有的同学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请你写几句话鼓励悲观失望的同学。(4分)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标示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2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A、故不意也 (            )      B 、以头地耳 (            )       

C、天下缟素   (            )      D、 寡人矣   (            )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庸夫因怒行刺的故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文中唐雎挺剑而起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5.、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这一过程,并说说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二)、现代文阅读I (20分)

钧瓷三足炉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虎子妈要卖家里的“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山村就像炸开了锅。

当王老师听到消息,从镇上赶到虎子家时,巧儿嫂子正跟虎子妈讨价还价。

钧瓷三足炉就放在堂屋方桌的正中央。三足炉紫口铁足,古朴端庄,厚重鲜艳。炉身湿润雅致,周身布满蚯蚓走泥的窑变流纹,如高山云岚,峡谷飞瀑。

巧儿嫂子看到王老师,眼里闪出一丝不安,但很快就镇定自若了。“王老师来了,你可要说句公道话啊!”巧儿嫂子说,眼睛忽闪忽闪地瞟着王老师。

巧儿嫂子走南闯北,几年时间就盖起了三层楼,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她的钱来路不明,据说在跟一个盗墓团伙倒卖文物。

“王老师是我们这里最有学问的人,王老师你说,这个三足炉会是钧瓷吗?”巧儿嫂子的语气咄咄逼人。

对于钧瓷,王老师还真有所了解。钧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曾被宋徽宗征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因此留下来的钧瓷文物极为罕见。

“是啊,市面钧瓷文物是不多见。”王老师实话实说。

“三婶听见了吧,这么一个赝品,八百已经不少了。”得到王老师的认可,巧儿嫂子话茬转向虎子妈,“要不是想帮虎子兄弟一把,谁要这个东西?吃又不能吃喝又不能喝。”

“这真是祖上留下来的。”虎子妈面有难色地说,“虎子爷爷过世的时候,把我们都叫过去,说这钧瓷三足炉是无价的传家宝,饿死也不能卖。只是……虎子考上了大学,我不能看着孩子上不成学啊!”

虎子妈眼里充满了泪水。巧儿嫂子见状,赶紧说:“这样吧,三婶。我给你一千,这两百就算我给虎子兄弟送的路费。你也别一口要一万了。听起来都吓人。”

虎子妈犹豫不决:“你给我一千有什么用,离八千块钱的学费还差老远,虎子这大学还是上不成。”

王老师看到虎子妈为难,就劝走了巧儿嫂子。

王老师拿起三足炉,仔细端详,隐隐觉得这是件稀世之宝,就劝虎子妈:“孩子学要上,这传家宝也不能丢。”

虎子妈一脸无奈:“要不是实在没法,谁会把传家宝卖掉啊!”      

王老师出了个主意:“要不我以虎子学费的价钱把这宝贝买下?”

王老师的话让虎子妈吃了一惊,她知道,一个穷教师哪里能有那么多钱买个古董啊?万一真是个赝品,又怎么对得起人家王老师啊?

巧儿嫂子左思右想不对头,便又快马加鞭折了回来,听说王老师要以虎子学费的价钱买这只三足炉,就把虎子妈拉到一边,要出一万二买下,这下,虎子妈左右为难,卖给这个也不是,卖给那个也不是。

“巧儿嫂子,我可是说这四年大学的学费哦,如果你愿意,那这个三足炉你就拿走好了。”

王老师的话使巧儿嫂子像木桩一样愣在那儿,“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瓷炉,真是发疯了!”巧儿嫂子愤愤离去。

看着巧儿嫂子走远了,王老师安慰站在那儿发愣的虎子妈:“不过,老嫂子,这钱我一时拿不出来,我先拿出一万,剩下的我以后每年给一万,你看好不好?”虎子妈不知所措地直点头。

“你看,老嫂子,在钱没有给完之前,这三足炉还是你来保管吧。”王老师说。

“不!不!不!”虎子妈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我本来就想卖个虎子一年的学费,以后的钱我慢慢再凑。你一下子给我这么多,这三足炉还是你拿去。”

王老师手捧钧瓷三足炉走进“专家寻宝团”电视直播现场时,已是五年以后的事了。专家让王老师讲述一下宝物的来历,王老师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当年王老师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两口子为儿子存下的上大学的钱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向节省惯了的王老师要用这些钱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就想到了资助贫困大学生。正好听说虎子妈因虎子没钱上大学要卖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王老师就去把它“买”了回来。

“如果是真的,现在的市场价已经几十万了,”专家一反常规地插话说。

“我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想借一下专家的法眼,如果是真的,我就给人家还回去——毕竟是人家的传家宝;如果是赝品,我就留下来当我的传家宝。”王老师平静得像一泓潭水。

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专家小心地捧起钧瓷三足炉,仔细端详。

场下观众安静地睁大眼睛等待专家的鉴定结果。空气像要凝固一样……

                                    (选自《民间故事》,有改动)

1.、小说围绕“钧瓷三足炉”写了哪三件事?(6分)

2.、小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的描写方法来写巧儿嫂子?(3分)

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王老师,作者为什么要花费笔墨写巧儿嫂子?(3分)

5.、你希望这个钧瓷三足炉是真品还是赝品?请结合你对王老师形象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三)、现代文阅读II (15分)

只追前一名

①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教育女孩,使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月,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因此,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 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          ,更需要         

1.、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五段相应的横线上。(2分)

2.、文章讲述朱成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4.、文章第四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5.、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3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作文(60分)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校园生活弹指一挥间。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谆谆教导下,在同学真诚无私的帮助下,青春年少的你,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走向成熟。这其间很多老师和同学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让你心中有无限感慨。

请以“校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二)请以“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4)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