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yín (1) ,……深夜háo (2) 鸣的蒙古狗……斑lán (3) 的山雕,……原野上怪dàn (4) 的狂风。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动画片《三个和尚》中的一场大火使三个和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救火,只见小和尚忙得 (1) ,瘦和尚累得 (2) ,胖和尚喘得 (3) 。 A.直不起腰 B.接不上气 C.收不住脚
|
3. 难度:简单 | |
病句修改。(4分) 1.命运之神给他的第一个惊喜首先是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2.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我要读书”,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
4. 难度:简单 | |
按要求填空(6分)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淡泊名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 4.有关黄河的成语、诗句、谚语有许多,请举出一例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度:简单 | |
语文综合性学习。(2分) 4月,是全国中学生安全活动月。为此,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以“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内容。 4月2日中午,实验中学安排七年级708名学生进行了消防紧急疏散演练。模拟消防警报拉响,该校七年级的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紧张而有序地排好队伍,用打湿后的小毛巾捂住鼻口,猫腰顺楼梯而下,到教学楼前的空地上集合。各班体育委员即整队并上报人数。
|
6. 难度:简单 | |
走进名著(3分)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瞧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这段内容选自世界名著《 》,作者是 ,作品中的主人公 就是作者的乳名。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⑴⑵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分) 2.⑶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3.⑶段中和⑺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2分) “精神食粮”: “这”: 4.⑹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2分)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
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最美的善举 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⑵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⑶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⑷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⑸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⑹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⑺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⑻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⑼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⑽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⑾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⒀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⒁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⒂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⒃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⒄“苏大哥,这……” ⒅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⒆“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⒇“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21)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22)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第21段中“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方式?(2分) 2.简要赏析第3段划线句子。(可从人物描写、词语运用、内容理解等角度赏析)(3分)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对“络腮胡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3分)
|
9. 难度:简单 | |
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划线字。(4分) ⑴但当涉猎( ) (2) 及鲁肃过寻阳( ) ⑶蒙辞以军中多务( ) (4)见往事耳(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请写出文中形成的一个成语并解释。(2分) 4.你还能举出两个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吗?请写出名人及故事名称(2分)
|
10. 难度:简单 | |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2)闻一医家术甚高 (3)走而告之曰 (4)偶一求药者既去 2.翻译句子。(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3.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2分)
|
11. 难度:简单 | |
作文(4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⑴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⑵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