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届浙江省初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kàn)望干(biě)奄一息(yān)

B.偻(yǔ)蓬(hāo)断壁残(yuán)

C.(pēi)芽(xíng)藻如坐针(zhān)

D.荣(yīng)痛(chì)花团锦(cù)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锦幛重峦叠嶂慰籍天伦之乐

B.闲暇趋之若鹜颓唐影影绰绰

C.瞭望眼花缭乱虔信一愁莫展

D.巉岩芒刺再背诀别望眼欲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   ,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②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   的江南丝竹。

③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  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A.庸俗幽远留恋

B.粗俗悠远流连

C.庸俗幽远流连

D.粗俗悠远留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家潘一杭在南山路美术馆举办了以《彩墨生活》为主题的个人画展。

B.钱江新城综合商务楼将由经营方合理布局、统一经营、形成集影院、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商业中心。

C.周六,烟花大会在钱塘江畔隆重举行,目睹被点缀得星光灿烂的夜空,谁不欢呼雀跃?谁不为杭州的繁荣而自豪?

D.俗话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沿途风光绮丽,江流澄碧,水色如镜,令人神往。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

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关雎》)

3.蒹葭萋萋,     。 所谓伊人,     。(《蒹葭》)

4.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        。(《曹刿论战》)

5.生,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告子上》)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内容,不超26字(不含标点)。(3分)

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微笑带给我们以无尽的价值:温暖,真诚,信任,欢快……

②我们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③微笑不仅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自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国家信息产业部经过研究后作出决定,在近期对手机用户即将实行实名制管理,时间表尚未最后敲定。②实名制是指到电信运营部门办理入网手续时,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证进行登记。③实名登记入网,可以保证用户资料真实,给运营商或者用户都带来方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3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6分)

失去了的书桌 冯骥才

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份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透光的地方。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②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

  ③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 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④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⑤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⑥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⑦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真该死,这破桌子!” 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⑧它就摆在我窗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⑨我终于失去了它。

  ⑩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哪!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⑾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⑿“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1.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那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文章写到我与书桌的关系时,多处用语饱含深情,富有表现力,请对下列句子加

以赏析。(6分)

①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晒干弹弓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②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的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就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3.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表现了人物置身于环境中的感受。文章第8段对四季景色描写似与书桌关系不大,但仔细想来却很有韵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4.文章结尾一段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浸透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请联系与书桌有关的内容谈一谈结尾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选文第④语段中划线的“这种随机性”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3分)

2.第④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3.下列句子划线字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

(2)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

4.综合全文信息,说说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根据文章内容简要阐明原因。(3分)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公,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翁弱与僚属部曲①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②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注】①部曲:侍从兵士。 ②放意:随心所欲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詹弹琴(正好)

B.即老人所(遗留)

C.使僧取之(用梯子)

D.拂拭视(靠近)

2.下列句子中价电子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詹予金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B.请观之高祖之以成帝业

C.鲁国颜真卿书当立者公子扶苏

D.传者以笑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②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4.詹喜琴,钟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何不同?请结合文中材料作简要评析。(4分)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写作。(40分)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以《感悟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到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