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6. 难度:简单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1.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2. , ,尔来二十有一年。(诸葛亮《出师表》) 3.丁壮在南冈。 , 。(白居易《观刈麦》)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
| 7.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一个人的欣赏趣味,通常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曰:性格修养决定欣赏趣味。春兰与秋菊同为花中之秀,有人喜欢春之生机盎然,则钟情一枝独秀的春兰; , 。二曰: 。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爱看庸俗浅薄的《游龙戏凤》;而贫穷落泊的学子寒士,则盛赞铤而走险的《打渔杀家》。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在学礼开始。③这样,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创造出和谐。
|
|
| 9. 难度:简单 | |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昨天是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第38天,因对世博会的一腔热情而名声大噪的“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参观完浦西园区的信息通信馆后,颇为兴奋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场馆! 而“世博奶奶”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世博园区里的“明星”。在走出信息通信馆之后,就有不少游客上前希望合影,奶奶都微笑着配合。当有一名游客拿出世博护照请她签名时,她认真地写下“2010上海世博会观光客大使”,还在括号里用中文写下了“世博奶奶”的称呼,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中考临近了,小明却还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 小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可能不让妈妈生气? 小明说:“ ”
|
|
| 11. 难度:简单 | |
|
满架秋风扁豆花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能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扁豆当稀奇,煮饭时,想起它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进饭锅里蒸。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她们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不露相,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位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幅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扁豆花不同于别的花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根据文中相关语句回答。(4分) 2.下列句子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 ②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3.文中写老妇人和郑板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4分) 4.末段“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你以为“人生秋至”是“寂寥”,还是“欢喜”?结合全文,简述理由。(4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延缓全球变暖的种种奇思妙想(14分) ①科学家们为延缓全球变暖提出了各种奇妙的想法。 ②有人主张,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不过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晚都变得和满月时一样亮。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由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③英国的大气专家正在验证将海盐注入云层是否能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云层被注入海盐后,如果能向太空反射更多的太阳光,那么云层就可以作为天然的阻热屏障。人工将海盐注入云层,不仅会增加反射到太空中的热量,造成冷效应,还能抑制雨的形成,这意味着云层能持续更长的时间,反射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冷效应持续更长时间。 ④有些科学家指出,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从而降低地球温度。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实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启示。 ⑤还有科学家设想:如果在位于地球至太阳距离1%处的某个位置上,设法漂浮一片尘埃云,就可以遮挡太阳光。所用的尘埃可取材于月球,把装有月球尘埃的若干个圆筒发射到空间某个位置上。在每个圆筒内装有炸药。当圆筒抵达规定的位置时,让炸药爆炸,使尘埃扩散开,制造一片永久性的,具有一定密度的尘埃云遮挡阳光。 ⑥美国海洋学家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提出一项宏伟的实验设想:给太平洋或大西洋“补铁”(即在海洋某些区域倒入大量铁屑),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增加铁源。地球上约50%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所完成的。如能在大洋的某些区域倾倒一定数量的铁屑,使海洋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就能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块“大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大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使大气降温。 1.延缓全球变暖的种种奇思妙想具体有哪些?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4分) 2.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科学家认为云层注入海盐后能减缓温室效应的理由是什么?(4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①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就会出现一个阴影。 ②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启示。 4.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如有错误请指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 ①科学家指出的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地面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作用。 ②给海洋“补铁”的作用是通过铁屑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吸收热量的效果。
|
|
| 13.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吕文穆公蒙正,不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①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文穆佯为不闻而过。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文穆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二)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②。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③,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④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朝士:朝中官僚。②眷遇:宠爱,重用。③鉴:镜子。④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卫国公。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 ②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4.结合文中相关材料,简要评析两则短文中吕蒙正的品性(4分)
|
|||||||||
| 14.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2分)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3分)
|
|
| 15. 难度:简单 | |
|
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的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时一种自信和执着,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庆贺和舒畅。微笑时理解,微笑时善良,微笑时和谐…… 请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和真实姓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