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浙江义乌后宅中学初三上学期10月学力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家乡的星空,深邃美丽,给人无尽的xiá想。清爽的晚风徐徐吹来,夹着夜来香chún厚如酒的甜香,青草叶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心情开阔舒畅,精神愉快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①深(A、suí  B、suì)   ②着(A、jiā  B、jiá)

2.给语段中的两处拼音写上汉字。(2分)

①xiá( )想               ②chún( )厚

3.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1分)

青草叶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 (2分)

微笑是          ,可以平息肆虐的狂风;微笑是          ,可以慰藉夜间跋涉者的心灵;微笑也是           ,可以承载千万吨的重负。

A、一缕轻柔的春雨    B、一座坚实的精神桥墩    C、一颗闪亮的星辰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鸡声茅店月,           

2.                   ,只有香如故。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农人们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4.请写出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要求写连续的两句):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3分)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的是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有力地表现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而又     的性格。

2.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教导儿子要做一个“                ”。

3.“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          的名言。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6分)

“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想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谜语,写成语。(2分)

请根据下列诗句打一成语:杜甫《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2.活动二:说功过,明观点。(2分)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某班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雨的害大于利。

我赞成( )方观点,理由:                                       

                                                                 

3.活动三:读精神,写对联。(2分)

平凡的雨蕴含着一种伟大,无生命的雨蕴含着深邃的内质与精神。有同学在这次综合性学习结束时想撰写一幅对联来赞赞雨对人类作出的贡献,现已想好上联,请你补出下联。

上联:春雨润物长城内外气象新,下联: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4分)

好望角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2010年2月《今日教育·读写舫》)

1.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方框中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3分)

小时候

   (1)

执着追求梦想

长大成家时

怀疑好望角的存在

   (2)

老年时

   (3)

找到新的精神慰藉

2.“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结合文章,请你说说“诡秘”的含义。(3分)

3.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任选一角度进行赏析。(4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4.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做赏析。(80字左右)(4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2分)

读书养气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2.第⑤段中的“厚积”、“薄发”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4分)

(1)厚积 :                      (2)薄发 :                    

3.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4.“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 请你结合课外阅读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4分)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4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江上(宋·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1.第一、二句通过春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2分)

2.诗中“扑”和“护”用得很有情致,请任选其中一个字,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分)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已失期 / 宁信,无自信也

B.楚人之/ 应故乡水

C.今亦死/或以为

D.吴广皆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数谏故/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项燕楚将/天下唱

C.陈胜、吴广谋曰/当立者公子扶苏

D.楚人怜/二世杀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8分)

(重耳)及楚,楚子飨①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①飨:用酒食款待。②不谷:古时君王的自称。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重耳)楚 (      )            (2)楚子飨(      )

(3)若君之灵(     )           (4)其君三舍(     )

2.翻译句子。(2分)

曰:“虽然,何以报我?”

3.从上述故事,你可以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2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目:《心里美滋滋的》

要求:①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②文体自选;

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