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当我伫立在窗前,你越走越远。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没有采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
|||||
| 8. 难度:简单 | |
|
文言诗文默写。(6分) 1.荡胸生曾云, 。 2. ,恨别鸟惊心。 3.听妇前致词: 。 4.夜久语声绝,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望岳》中作者发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句子: , 。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35分)。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16分) 1.甲文作者 (朝代)著名诗人 乙文中的“先生”是指他的号 。(1.5分) 2.甲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 。(2分) 3.解释加线的词语。(2分) ①缘: ②俨然: ③欣然规往 ④诣太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5.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3分) 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5分) 7.“乙文”中的“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3分) 8.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1分)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好好活着就是爱(8分) 李 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回答问题:(8分) 1.把握文意。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2分)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解答:文章第⑥⑦两段能否删去?说明理由。(2分) 3.品味词句。分析第9段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2分) 4.概括主旨。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分)
|
|
| 11.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三)神秘的海洋“无底洞”(11分) ①海洋中的“无底洞”,又称“死海”或“海洋黑洞”。在“无底洞”所在的海域,发生过众多起神秘海难。目前所知海洋“无底洞”有两处,分别在印度洋和地中海。 ②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半径约3海里。这里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的变化洋流。这片海域有着异常的振动及电磁反应。 ③2007年8月,装备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专程到印度洋“无底洞”科考,考察的科学家认为“无底洞”可能是个尝未认识的海洋“黑洞”。探测发现,“无底洞”海域海水振动频率高且波长较短,而其周边附近海水则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由此推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引力场,具体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他们还在“无底洞”探测到29艘大型失事船只,平均每海里失事的大型船只高达4.5艘,假如以每艘海难船罹难30人计算,就有惊人的870人葬身“无底洞”。 ④无独有偶,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里亚岛的阿哥斯托港附近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大量吸取海水的“无底洞”,人们称之为地中海“无底洞”。据估计,每天失踪于这个“无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万吨之多。为了揭开其秘密,美国地理学会曾派遣一支考察队去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替海水做了“记号”。这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里,也不会完全沉下去,因为它们的密度各不相同。他们把130千克负有特殊使命的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抛掷入旋转的海水里。一会儿所有塑料小颗粒就被旋转的海水聚成一个整体,然后被无底深渊所吞没。 ⑤科学家们对这次实验寄于极大的希望,他们渴望着把其秘密揭穿,哪怕能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也好。然而他们的计划落空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的“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又流到了哪里?地中海“无底洞”成了千古之谜。 回答问题:(11分) 1.海洋“无底洞”的神秘之处具体表现在哪里,请选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2.文章对海洋“无底洞”,从现象到本质进行了科学的说明,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3.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4.分析第④段加点词“据估计”,具体说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