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分)

2)一封朝奏九重天,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分)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1分)

4)走进大漠,就走进了壮美的画卷,你会欣赏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也许还会领略到岑参的“                                  。”的悲壮苍凉的图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

5)把王安石《登飞来峰》默写完整(4分)

                                         

                                         

 

二、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1)看到cāng hǎi sāng tián           )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2)他们讲究亭台xuān xiè(          )的布局。

3)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yǎn huā liáo luàn          )的弧线。

4)把这大块的fěi cuì(      )摔成尘雾和碎末。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窗,注定要与诗词              的。古诗词中             ,就有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毛滂的“窗破月寻人”……因此,人们一般都与窗十分             。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绝无半点诗意的“              ”。人如遭牢狱之灾,失去自由,那就连窗也变得硬邦邦、冷冰冰的了,此时的窗,就有了某种             的意味。

A 相遇  信手拈来  亲密  窗棂  劝诫     B 结识  唾手可得  亲近  窗户  警告

C 结缘  信手拈来  亲近  铁窗  警世     D 邂逅  唾手可得  友好  铁窗  劝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线部分中有语病的一项处:(      )(3分)

A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刻认识到,

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武汉的山水。为了保护武汉的“绿肺”,

C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已于去年年底提交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中学生,

D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畅通,句式一致,比喻恰当。(4分)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那是用思想来衡量的。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 有的人①                       。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②                             ,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醉翁亭记(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得之心而之酒也/教于乐               B 而乐亦无/根究底

C 至于者歌于途/众望                 D 杂然而前/代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太守醉”的原因很丰富,请简要分析原因,说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宴,御呼车,骖亦呼车,御肘其骖曰:子何越云为乎?何为借呼车?骖谓其御曰:当呼者呼,乃吾事也,子当御正子之辔衔耳。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道中行人,必逢大敌,下车免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乎?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无复忧者,乃立以为师也。

1.翻译加点字词(2)

1)藿食者尚何焉(          2)涉血履肝者吾事也(      

2.对划线句子“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翻译正确的是一项(      )(3分)

  A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B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C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D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3.祖朝讲述桓司马的车夫和骏马的对话有什么用意。(4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黑匣子10分)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黑匣子”的记录内容有限,只可保留飞机失事后最近50分钟的声音信号。

B “黑匣子”是一个安装在飞机上用以记录飞机起飞后各种声音和数据,以便为失事后飞机提供事故原因分析资料的金属盒子。

C 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人们寻找,便改成荧光橘红色。

D “黑匣子”用途广泛,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还可以在高速火车上和汽车上使用。

2.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的原因,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并耐高温。

B 记录的信号和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并能连续发射超强波信号。

C 能在较长时间内不渗水,并能承受较强的静压力。

D “黑匣子”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

3.文中第⑤段写道“‘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唯一”一词的表达作用。(4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带缺口的馒头(17分)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2)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3)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4)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大胡子”少校接到上级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时,坚守在惠通桥南高地的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

5)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6)可是,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7)“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8)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9)“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与鬼子拼刺刀,你们……”

10)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11)“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12)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13)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

14)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15)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16)“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将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

17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

【摘要】一个民族不能缺少一种精神,那就是民族团结精神。这种精神要有人做出贡献甚至于牺牲生命来维护与巩固。

1.仔细阅读文章第417段,将情节补充完整。(4分)

1)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3.文章第9段、第16段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两次“跪”,请说说“大胡子”少校两次“跪”时的心情有何不同。(4分)

4.文章结尾将军临死时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请结合将军话中深意,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伫立窗前,眺望窗外。窗外有些什么?是阳光从树的缝隙中射下来的点点淅沥的阳光?是风和雨的歌舞剧?是左邻右舍互助互乐温馨点点的画面?还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陌生人的故事…… 以“窗外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如:《窗外的童年》《窗外风雨声》《窗外,阳光灿烂》……)。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不得抄袭。

 

八、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评断着A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有这么八宗事!我当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有用没有?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没有?没有!

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小孩子逮住, 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你说是不是?

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来!谁喝碗热的?”

A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

1.选段节选自《           》,文段中的A是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2分)

2.联系全书,说说A为什么要咒骂刘四、杨太太、孙侦探。(4分)

3.A想: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请联系全书谈一谈A为什么会这么想。(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