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江苏南京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2)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4)物是人非事事休,                 。                      (李清照《武陵春》)

(5)                  ,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7)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8)独在异乡为异客,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中国革命严重危难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其开始领导我党我军的情形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     留    (2)      望      (3)一代天jiāo        (4) qī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所谓 “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B.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C.习主席与刘洋通话说:“我最想知道的是你的身体状况如何?工作情况怎么样?” 

D.《学生作文报》上有很多文情并茂、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我非常喜欢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对下面这首小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给友人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面是对南京图书馆讲座的调研材料,请你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主要信息,并得出结论。(4分)

【材料一】

                 2009-2013年南京图书馆讲座内容场次比例情况统计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在南京图书馆 “听众对讲座内容需求”的调查问卷中,讲座内容共设置了文史哲、艺术、自然科学、时政热点、教育、金融经管和医药卫生七个选项。每位受调查者可以选择多个项目。统计显示,有874% 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文史哲方面的讲座,563% 的受调查者对艺术类讲座感兴趣,而对自然科学类、时政热点类、教育类、金融经管类和医药卫生类讲座的选择均在37%以下。

主要信息:                                                                   

结    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请你根据同学们找到的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四个特点。(4分)

【材料一】

南京图书馆举办的“明孝陵遗址公园”、“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等讲座, 突出本地特色, 加深了听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明故宫资深研究专家开设的“走进故宫”大型系列讲座,推出了“光凝秋水寒”、“盛世琢华琼”、“紫气贯京华”等专场,给广大“明故宫迷”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明故宫的平台。

【材料二】

南京图书馆开设的“市级领导干部讲座”,主要针对市级领导干部的需求,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在新年到来之际,针对南京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新年阅读计划”的启动活动,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开设了题为“马小跳的童年意义”的讲座,为少年儿童听众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材料三】

上海图书馆讲座紧贴时代脉搏,在上海两会召开前夕,开设大型时政讲座“转型•创新•发展”,倾力推出“转型中的社会治理”、“以文化方式创新”、“上海转型的进行时与将来时”等系列讲座。由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主讲的“从石库门看上海建筑的百年文脉”,让人们了解了代表城市文化记忆的石库门在旧城新建中的价值,强调了保护地域特色古建筑的重要性。

特点:

(1)                            (2)                  

(3)                            (4)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诗阅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              

                  的景象 (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古文阅读】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时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下列句中的“之”,与“辍耕之陇上”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B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C独籍知之耳                    D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下县 (        )    ②闻陈王败(       )

③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        )    ④今欲大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② 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译: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木   耳

李娟

①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树木上,它们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总是会比你先听到什么,更多地知道些什么,却不为你所了解。

②那时候,知道这山里有木耳的,还只是很少的几个人,采回家也只是自己尝尝鲜而已。而我妈却想靠它发财。 

③我妈一心想找到那野生的木耳。她爬山峰,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来,头发乱糟糟的,疲惫与失望折磨着她。终于,有一天,她从森林里回来,拿着一根小树枝。树枝的梢头结着指头大的一小团褐色的,嫩嫩软软的小东西。像一个混混沌沌、灵智未开的小精灵。那就是木耳。

④从我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 

⑤当晾干的木耳攒够了六公斤时(平均九公斤湿的才能出一公斤干货),我们把它们仔细地包装好。我妈提着装着木耳的箱子,搭上一辆运木头的卡车去了山下。那天半夜时分,我妈才回来,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在山下小镇,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想买木耳作为礼品,他把六公斤木耳全买了,八十块钱一公斤!这远远比我们靠小店做生意赚得多,我妈高兴得直想飞回来。那个夏天真是漫长,我不知道究竟弄了多少木耳。每次我妈下山,想要的人便闻讯而至,简直跟抢一样。我们就顺势把木耳涨到了一百块钱一公斤。

⑥渐渐地,有一些人也开始采木耳卖木耳了。采木耳的队伍悄然扩大。采过木耳的痕迹,满山遍野都是。木耳生长的速度极快,尤其在下过雨后。但采木耳的人一多,它就赶不上采摘的速度了。木耳明显地少了,于是除了采木耳以外,人们又挖党参,挖虫草。只要是能卖到钱的都挖,山脚下,森林边狼藉一片。秋天下山时,木耳已卖到一百八十块钱。刚入冬,又涨到两百块钱整。

⑦这时,木耳的用处已不是用来吃了,而是作为礼品和一种时髦的,用来消遣的东西,被用来进行着秘密地交流,最终流传到一个本来与木耳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

⑧又一年春天来临,木耳的世界疯狂到了极限。远在宁夏甘肃的人也涌来了,山下的人爆满,像蝗虫一样,到处都是,他们靠着破旧的行李露宿在河边那片废墟里;还来了铁匠,专门给大家打制挖野货时要用的工具,炉火熊熊,贪婪地吞噬着早春的空气。进山的那两天,所有人背着铺盖行李,提着面粉粮油,扛着铁锹木铲,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向北走,进山,进山,对木耳狂热的渴望照亮了他们暗黑疲惫的脸……而来订购木耳的人把价出到了五百块钱。

⑨我们真有点怕了,我对我妈说:“今年我们还去弄吗?”

⑩她也怕了,但她想了又想,说:“不弄的话怎么办呢,你看我一天天老了,我们怎么生活……” 

那么我们过去又是怎么生活的呢?那些没有木耳的日子,没有希望又胜似有无穷希望的日子,那些简单的、平和喜悦的日子,不是生活吗?我们几乎都要忘了,忘了森林里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广阔更令人惊喜的一切……

就在那一年,像是几年前突然出现一样,木耳突然消失了,像是从来就没有过一样地没有了……森林里曾有过木耳的地方都梦一样空着„„真的什么也找不到了……大风吹过山谷,森林发出巨大的轰鸣。天空的蓝是空空的蓝,大地的绿是空空的绿。木耳没有了,森林里的每一棵伏倒的树木再也不必承受什么了,它们倒在森林里,又像是漂浮在森林里。

我觉得那一年的每一个人都在哭。木耳再也没有了……其实,我们对木耳的了解是多么不够啊!

那一天我一个人进山,走了很远,看到前面有人,那是我妈,她还在找。远远地就看到她的附近有一朵木耳,整个世界最后的一朵,静静地生长着,但是她没有发现。我站在那里,看着她很久很久,直到看着她失望地离去。

【注】①[阿勒泰]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麓,森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金山”之称。

1.本文围绕着木耳,叙述了木耳从被发现到被采集一空的过程。请将下列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1)妈妈林中找到木耳    (2)                     

(3)                             (4)                              

(5)深山难再找到木耳

2.第①、两段中的“了解”,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3.作者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了对过度采集木耳的担忧与思考,请从修辞的角度举例分析。(3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壁    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1.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每一幅壁画拟一个四字标题。(4分)①        ②阳光诗情                                       

2.题目“壁画”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绘壁画的?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3.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4分)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将风景视作壁画,来自于高中时一次看画展的错觉,从此她喜欢上了真正的壁画。

B文中的壁画很多都是作者透过窗户来欣赏的,可见“窗户是中国建筑的眼睛——潘嘉良(建筑学家)”。

C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既有柔美的一面,也有充满力量的一面,但是这种美,作者并非一开始就发现的,“不太欣赏”体现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D.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寓理于景,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沉醉是一种难得的情怀,那种沉迷与陶醉,那些场景和故事,往往铭刻在记忆里:沉醉于音乐、沉醉于书法、沉醉于阅读,沉醉于风景……沉醉于各种艺术或文艺活动带给人的真、善、美中,心灵就会优雅而充实。

   请以“沉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