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重庆合川区第五学区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序井然(zhì)  深 (suì)    食(mì) (jī)     阴(mái)   

B肆无忌 (dàn)   (yàn)  (ài)     (zhì)    (gèn)古   

C风云(zhà)   (suǐ)   (bǐ)     (shàn)   怪 (dàn)   

D当之无(kuì)    (jí)     澎(pài)    (bǔ)     (pán)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是(      ) (3分)

A 来势凶凶 锲而不舍 荒草萋萋 家喻户晓  B 九曲连环 一泻千里 锋芒必露 亦复如是

C 妇儒皆知 人声鼎沸 炯炯有神 秩序井然  D 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鞠躬尽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今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所写的爱国主义名篇。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

C.《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诗人臧克家高度赞扬了闻先生作为学者的严谨刻苦和作为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改正。(4分)

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①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是因为作者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结果,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②教师教这些佳作,自己首先应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千万不能采取冷漠旁观。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提高意识,教师自己要先“进入角色”,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像,或唤起联想,④或感悟生活,走近生活,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给予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感染听课的人。

(1)第①处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一续写两句话,使内容前后一致。(4分)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厚;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             

                 ;亲情是                               。父母和子女之是亲情的最大拥有者,让我们拿起笔来,抒写我们的家,抒写我们的亲情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10分)

你所在的三庙中学年级班准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2分)

示例:主题班会

                                                    

2.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宣传标语:                                                                                

3.主题班会是活动项目之一,时间定在本周四上午十至十二点,地点定在你班教室,这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你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方ⅹⅹ来作专题报告,见到方ⅹⅹ时,你会对他说                                                                                   ”(3分)

4.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3分)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⑴ 鸟向檐上飞,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⑶独坐幽簧里,                    

⑷岑参的《逢入京使》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前两句: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                      ”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                      ”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⑹《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          )            ②其然也 (                 )

或以钱币  (         )       ④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分)

A、 不能称前时之闻    B、 忽啼求之   C、 余闻之也久   D、 借旁近与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2分)

①                     ②         

4.(3分)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归结于其父“不使学”的缘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5.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分)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22分)

最后的礼物

①织完最后一针,妈妈哭了。妈妈没有哭出声,丁旺看着妈妈把嘴唇咬出牙印,咬出血,妈妈看着丁旺就又笑了,笑得像外面晴开的天。

     ②丁旺也笑了,小心翼翼偎进妈妈的怀里,帮着妈妈擦去泪水,汗水。八岁的丁旺懂事,他怕硌疼了妈妈。妈妈瘦得就剩下一层皮,苍老而干枯,那些骨节突兀而高耸,就像寒风中随时都会折断的枯树枝。

     ③妈妈的力气好像全部用完了,她把手放在丁旺头上,连来回抚摸的力气都没有。妈妈闭上眼好像睡着了。丁旺看着妈妈那么疲惫,像赶了多么长的路终于回到家,长舒了一口气。

     ④多累啊,连着几天,他看见妈妈屋里的灯亮到很晚。他睡醒一觉,灯还亮着。爸爸小声说,今天累了,明天再织吧。妈妈说,明天还不知道能醒过来不?现在能织就多织一会吧。妈妈声

音很低,丁旺屏息静气,支着耳朵才能听见。

     ⑤丁旺给妈妈小心扯着薄被子。天气越来越热,眼看就要收麦了。

     ⑥丁旺手里还攥着半疙瘩毛线。刚开始的时候,他怎么都缠不圆。妈妈微笑着教他。他按

着妈妈说的,先左缠右缠缠成一个疙瘩,然后横缠竖缠,他就缠成了一个歪甜瓜。他笑了,妈妈也笑了。几个毛线疙瘩缠下来,他缠的毛线疙瘩就又圆又大,严紧而松软。

     ⑦每天放学,他告诉妈妈学校里好笑的事好玩的人,妈妈听着听着就笑了。他喜欢看妈妈

上下舞动的手,妈妈说织毛衣有什么好看的。丁旺说妈妈不是在织毛衣,妈妈是在绣花。妈妈

停下手,盯着丁旺看一阵子,眼里汹涌着泪水。

     ⑧那些毛线都是妈妈从医院出来后,拆了自己所有的毛衣毛裤洗净,晒干。丁旺呼吸着有

着好闻香味的洗衣粉,他偷偷哭过几次了。

     ⑨织一会毛衣,妈妈满头大汗,停下手大口喘息着。丁旺知道妈妈累,更疼。丁旺站在屋

后大声骂过多少次,他记不清了。这该死的骨癌。该死的骨癌。每到星期天,他都会跟着奶奶

到村西的小教堂,为妈妈祈祷。家里为妈妈看病,把能卖的都卖了,亲戚邻居都借遍了。今年

的麦子还没收下来,爸爸让收麦子的邻居预付了三千元。爸爸说,你妈妈可能吃不上新麦子,

我们爷俩好对付。丁旺像大人似的,脸上没一丝笑意点点头。爸爸每天出门打工,深夜十一二

点回来。爸爸无论多晚回家,进门就满脸笑容。

    ⑩妈妈睁开眼念叨着,你看妈妈多不中用,又睡着了。妈妈伸出骨瘦如柴的右手,指着柜子。丁旺跑过去拿出那五条毛裤。丁旺一条一条捋直,从短到长紧挨着排开。离妈妈最近的那条是

最短的,妈妈说你今年冬天就穿这条。丁旺拿起那条最长的说,爸爸今年冬天就穿这条。妈妈

微笑着摇摇头说,你爸爸是大人,他不怕冷。这六条都是给你准备的。妈妈没啥能给你留下的,只有这六条毛裤。

    11丁旺愣怔了,抱紧了妈妈,任泪水流着。他从来不让妈妈看见他哭。妈妈说,每二三年

换一条,换勤了就没有了。到时候多买条松紧带束着,毛裤不掉胯。丁旺咬住嘴唇点着头,他

把嘴唇咬出了牙印,咬出了血。他知道,这是妈妈用所有心血留给自己最后的礼物。

1.试分析文章标题“最后的礼物” 的含义。(4分) 

2.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八岁的丁旺在艰难的生活中,在母爱的呵护下早早的懂事了。请你从文中选出做简要分析。(3分)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织完最后一针,妈妈了。②丁旺呼吸着有着好闻香味的洗衣粉,他偷偷地过几次了。

4.请分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5.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人物“把嘴唇咬出牙印,咬出血”,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6.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联系选文中妈妈留下的礼物和汶川大地震中这位母亲留下的短信,谈谈你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80字左右)(4分)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18分)

  

①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亮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阴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个晾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的                                         和乡村夜晚的                                         ,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4分)

2.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写一个句子。(3 分)

3.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请按要求赏析。(6分)

(l)第④ 段中加点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说出理由。(3 分)

(2)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说说第(3)段画线句在写法上的妙处。(3 分)

4.文章第(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5.文章结尾运用用了                          的写法,意境幽远。请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2分)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三四岁,诗般年龄。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