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第二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退(guì)  水(yǎo)  白洋(dìng)      B.靖(suí)    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jìn)    晓(fú)   巍巍(chàn)      D.防(tí)    (hài)   击炮(p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刚发行的《祝福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

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  他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是我茅塞顿开。

B  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们种田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C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D  看到那蔚蓝的天空和远处玉带般的长城,我顿觉心旷神怡。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字号“五柳先生”。

D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场合中,文明警示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当你伸手采摘我时,你我的美丽都不存在了。”(花园旁) 

B“我想有个家!”(垃圾箱)

C“严禁踩踏,违者重罚!”(草地旁)                  

D“即使饥肠辘辘,也须风度翩翩。”(食堂里)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按要求填空。(9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        ,               ,                      。(4分)

(2) 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        ,             ”。(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2分)   

(3) 少壮不努力,        。(1分)

(4)树树皆秋色,        。(1分)

(5)        ,平海夕漫漫。(1分)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一)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一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爬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了。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支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的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疼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为选段拟一个两字的标题        (1分)

2.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句话在这里有何作用?与下文什么内容相照应?(2分)

3.根据选文内容,写出老头子为了痛打敌人,从准备到成功的实际步骤:(4分)

                                                                                    

4.找出一句精妙的比喻句,分析其妙处。(2分)

5.选段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2分)

她[甲    ]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2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去: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2分)

 

五、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40分)

题目一:请以“感谢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事、景、物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请以“我发现了              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

3.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卷面太差者,扣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