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9月作业检查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用楷体书写一句话(5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音汉互写(8分)

bì(    )益             )移默化                      走tóu(    )无路

瑕cī(                )绿             xī(    )动            )刻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解释加点的字(8分)

吾忘持_________    归取之_________    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 不亦乎____________察秋毫_________    项为之_________    出神____________数十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选词填空(4分)

(1)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也不过只是“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_________。(A.骇人听闻   B.危言耸听)

(2)人们在壮丽的黄果树瀑布前都__________地发出了感叹。(A.情不自禁   B.不能自已)

(3)那头奶牛_________(A.依赖  B.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

(4)这几句诗_________(A.镌刻  B.雕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提高知识、增长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B.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C.通过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明白了读好书能增添智慧的道理。

D.能否获得阅读的无穷乐趣,取决于你愿意花时间探索文学之门。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诗句默写(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

(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7)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概括语段的中心句。(2分)

2.如何理解划线句“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②,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③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①比:副词,连续地。②伯乐:春秋时期人,善于相马。③顾:回头看。④还:通“环”,围绕。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人知之_____       (2)而顾之__   

(3)比三旦立________  (4)臣有骏马卖之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请献一朝之贾”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吾剑所从坠      B. 何不试以足    C.故时有物外      D. 愿子还而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八、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A突然想起,一次他要从B手里拿走一个烧熟了的玉米,对她说:“你把玉米给我,过几天,我带你进城去玩。” B就把玉米给了他。还没等把玉米啃掉一半,就忘记了自己的诺言。

A的脸一下子红了……

A带着B来到城墙下时, A又开始发烧了。他觉得浑身发冷,四肢无力。但他坚持着拉着B的手,他要带着B沿着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B走不动了。他让B坐在了台阶上,然后脱掉了B脚上的鞋。他看到B的脚板底打了两个豆粒大的血泡。他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脚说:“我背你上去。” B不肯。但A硬把B拉到了背上。他吃力地背起B,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一会,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额上滚了下来。B挣扎着要下来,但A紧紧地搂着她的腿不让她下来……

1.选段节选自__________(作者)的《草房子》。文中的人物“A 是______。“B”是_______。(3分)

2.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人物A”的认识。2分)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①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

②在父亲的熏陶下,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日益成熟,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师生们喜爱,然而他所做的这些在老莫扎特看来完全不值一提。所以尽管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剧院推荐自己的作品,但父亲每次都这样拒绝他:“你还很小,你的创作能力只适合在你们那所小学里发挥,根本不能走进国家剧院!”

③父亲是国家剧院的作曲家和指挥师,按说莫扎特的作品有的是机会进入国家剧院,可是父亲却偏偏不答应。莫扎特伤心极了,他非常希望能有另外一个机会帮自己实现愿望。

④在莫扎特12岁的时候,国家剧院的院长请求老莫扎特为他的女儿创作一首小步舞曲,因为他的女儿要在国家剧院开个人演奏会。老莫扎特当然不会拒绝,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好曲子后,就让莫扎特送到院长家。当时莫扎特正在创作自己的乐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乐谱后就连忙跑出了家门,希望能快去快回接着自己的创作。

⑤【甲】那天刮着大风,当莫扎特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风力突然增大,就在这一瞬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突然把莫扎特手中的乐谱夺走了,乐谱被卷到天上翻了几个跟斗,然后就落进了河中。如果就这样回去,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责骂,莫扎特坐在桥上害怕得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国家剧院,现在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⑥【乙】想到这里,莫扎特飞快地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里,他向牧师借了笔和纸,在教堂里续写起了在家已经写了一半的曲谱,结果没用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全稿。随后他又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满意后,这才告别了牧师向院长家跑去,并把这份曲子以父亲的名义交给了院长。院长太熟悉老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了,当这首曲子出现在院长面前时,因为和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顿时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开心,他立刻让女儿把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练习。

⑦在演奏会的前一天,院长特意带着女儿来拜谢,他握着老莫扎特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这首舞曲实在是写得太妙了!”说完,便让女儿把那首小步舞曲演奏给老莫扎特听。

⑧老莫扎特听着听着,心里狐疑开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当院长确定这是莫扎特送过来的乐谱时,老莫扎特严肃地看着儿子,莫扎特只能说出实话。听了莫扎特的话,院长和他的女儿都惊讶得连连点头称赞,老莫扎特则欣慰地拍拍儿子的头说:“我终于相信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了,但是你的勇敢比你的才华更可贵!”

⑨经此一次,莫扎特在奥地利乐坛上声名鹊起,为他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读书文摘·经典》)

1.梳理主要情节,在下面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四字短语。(2分)

拒绝推荐→(            )→乐谱入河→(            )→院长感谢→父亲称赞

2.仔细阅读划线句【甲】,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3.仔细研读划线句【乙】,简述其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与表达作用。(2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十、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作文

尝试是实践,是勇气和智慧,是对人生酸甜苦辣的最初探索。你的童年生活也一定经历过尝试。也许是好奇促使你,也许是好强鼓励你,也许是好动帮助你,也许是好学成就你。那一次的尝试,教会你成长,一定让你难以忘怀。请以“那是一次__________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清楚一件事。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十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无锡电视台的编导花了不少心思,几个民生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这篇小说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现在一些黑作坊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

对此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十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①飞叶送秋声,篱菊缄②香待晚晴。

斗③柄横斜河④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②缄:包藏。③斗:北斗星。 ④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______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2分)

2.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句做分析。(2分)

 

十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赛跑定案

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③见而笑日:“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④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唐·房玄龄《晋书》)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  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苻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路人为逐之:战胜   B. 俱送之:于是,就    

C. 可二人并:跑       D. 盖因贼若走:善于,擅长 

2.对于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老妇是谁,于是把她和路人都送回家了。

B.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路人是谁,于是把他们都送走了。

C.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D.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老妇先送回家。

3.对于这则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苻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判断力,找出了真正的强盗,智慧过人。

B.苻融为了查明真相,让强盗和路人赛跑,跑得快的那个就是真正的强盗。

C.真正的强盗面对大白于天下的真相无力狡辩,只能低头认罪。

D.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机智冷静,善于观察,就很有可能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