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7分)

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A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jué jiàng。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B,不肯因噎废食……

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                    。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jué jiàng                               

2.文中A处应填上的标点符号为         。(1分)

3.应填入B处恰当的成语序号为         (A生意盎然  B海阔天空)(2分)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句子。(2分)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墓对联)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天上的风雨来了,                   。(冰心《母亲》)

(5)古代诗歌中,古人常借物传情。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                   

(6)王湾的《次北固上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写时光流逝,蕴含自然之趣的句子是:“                                    ”。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9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籍)著名作家           的代表作。(2分)

(2)在“洞中历险”这一情节中,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最终,汤姆是想出什么办法找到出路的? (4分)

(3)李明同学读了这部名著后,渐渐在课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还振振有词地说:“汤姆在课堂上就是这样做的。”作为他的朋友,你看到这种情况,怎样规劝李明呢?(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3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客晓》,完成后面问题。(6分)

客晓  沈受宏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的画面。(2分)

2.诗的三、四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肃王与沈元用》,回答后面问题。(17分)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元用强记(          )         (2) 偶俪(          ) 

(3) 矜其敏(          )           (4) 略无矜(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1) 元用素强记               (2)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取纸追书

A.至                   B 正浓

C.是吾剑所从坠              D 所向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5.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4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肖复兴的《母亲》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⑾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 那年 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⑿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⒀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⒁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⒂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⒃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⒄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1.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满分5 manfen5.com

2.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4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⑾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分)

4.阅读第⑿段,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6分)

5.读完全文,你的眼角是不是也有湿湿的感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几个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并说明理由。(4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问题(18分)

                             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 我们由衷地夸赞。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 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⑤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 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口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⑥西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⑦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地欢呼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⑧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塌。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是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 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⑩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扬子晚报》2013年3月18日,略有改动)

1.第⑥节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4分)

2. 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一跳”,联系上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吓了一跳”。(4分)

3. 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以下两句话。(4分)

(1)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2)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

4.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6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作文(65分,其中5分为书写分)

有人说缀满星辰的天空最美,有人说落满花瓣的小溪最美,有人说笼罩雾霭的山林最美;有人说最美是王昭君的回眸,有人说最美是维纳斯的微笑,有人说最美是花季少年的孝心……

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